漂亮的“店面”图原来10元生成 警惕AI假门头骗你下单

发布时间:2025-08-17 11:23  浏览量:1

外卖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去,外卖店用AI图骗点单现象又引发舆论关注。

近日,多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爆料称,自己遭遇了外卖商家利用AI技术生成的虚假门头图,且使用“AI假图”的商家在多个外卖平台均有出现。亮光的招牌、宽敞的用餐区、排队的顾客,看似烟火气十足,实则可能是“照骗”。那么,这些外卖店铺实际是什么样?外卖平台对于商家头像使用又有什么规定?海报新闻记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揭开了这场“AI造景”背后的猫腻。

记者实探:线上环境诱人,线下门头简陋,门庭冷落

“XX炒饼排行榜第2名”“月售3000+”“评分4.8分”……

在某外卖平台上,记者选择了一家疑似使用AI头像的炒饼店,店铺销量和评分可观,其头像图片显示,店铺的招牌非常醒目,店外坐满食客。8月13日12点30分,根据平台显示的店铺位置,记者来到了济南市历下区某融合产业园内,看到该炒饼店在小巷深处,门面窄小陈旧,招牌为红底白字,店内并无顾客堂食,更无排队景象。该店附近还有几家做外卖的餐饮店,不时有外卖骑手前来取餐。

某外卖平台上,一家疑似使用AI头像的炒饼店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一家江西小炒菜的外卖店铺,其头像显示就餐空间明亮,用餐氛围热闹,但线下店招牌却为蓝底白字,无人就餐。

经过在多个平台进行交叉对比后,记者发现,这些使用AI门头照片的商家基本上都是线上和线下“两幅面孔”。 商家在平台展示的门头照片极其精美、环境诱人,但现实中,部分商户门头简陋,只有一两张桌子,甚至是只有后厨备餐区的小店,其中小碗炒菜、粥饼、轻食等快餐品类成为“重灾区”。

记者实测:10元可买“门头设计”,一分钟可生成 “门面图片”

第一眼看上去,AI生成门头照确实显得比较高级,但仔细观察,这些图片往往具有“照骗”的典型特征。比如,细节失真,招牌字体边缘过于平滑锐利,灯光缺少真实光影变化,使用不同的装饰元素拼凑。再如,场景重复,排队人群姿态和面部高度相似。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种AI视觉骗局的成本相对较低。在某网络购物平台,输入关键词“门头设计”“菜品美化”等,就能找到相应商家,实现私人化定制,价格最低是5元。记者随机找到一家店铺咨询,客服表示,“一般一两个小时就能做好,简单的话是10元到30元。”另外,顾客只需提供店铺名称,无需上传实际门店照片,即可定制带有店名、虚拟场景的头像图片,该店铺页面显示历史成交单已突破4万单。

另一种更快捷更低成本方式是,自己使用相关软件进行制作。在实测中,记者在某AI生图APP中输入“餐饮店门头”“招牌醒目”“顾客排队”“好吃麻辣烫”等关键词,不到1分钟就生成了一张精美的门店图。

记者用AI工具生成的餐饮店门头图

平台喊“打”: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启动专项治理

针对商家使用AI生成虚假门头图的行为,外卖平台是否有相关的管理规定?

“根据平台商品及信息发布规范,商户发布信息应当与实际一致,不得虚假宣传。如果违反,平台将会根据情况采取对应措施处置。”饿了么客服表示,后续会将此类情况反映给相关部门。

美团表示,美团外卖《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规范》要求,头图(店铺头像)不能使用商户牌匾、环境图、门脸图等图片。餐饮商家用第三方AI软件,生成门头图样式的图片作为logo,有误导用户的嫌疑,平台已成立专项小组进行专项治理。

京东客服表示,“建议使用真实照片”。京东方面还称,京东严格管控入驻商家的品质,制定了严格的商家管理规范。针对个别门店使用AI图片作为门头图的问题,当前已组建了专项治理团队,持续进行排查治理,营造健康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

饿了么平台对于入驻商家的相关规定

适当容忍VS涉嫌侵权,下月起商家用AI图需声明

外卖商家使用AI合成的门店图作头像,是否会侵犯消费者权益?

法律界人士看法不一,有律师认为,店家头像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法律可以适当容忍。也有律师认为,商家使用AI生成虚假门脸或商品图,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商家的头像可以是企业logo、主打菜品或者卡通形象,公众通常不会认为头像是绝对符合真实经营的标志。因此对于店家头像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法律是可以适当容忍的。”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匡人认为,“头像”从功能来说,更偏向于是对某店家品牌整体形象的展示,而非是对具体店家经营场所、卫生条件的客观反映,比如几家分店用了总店店面作为头像,这并不违反常识与一般的消费者认知,公众消费者是可以理解的。他同时强调,店家的头像照片与门面照片应当区分来看。如果外卖门店在商家信息页面使用的照片是虚假照片或AI合成照片,则涉嫌欺诈消费者和虚假宣传。

广东邦燊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泳欣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38条,外卖平台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服务负有严格审核义务,若未识别AI生成的“色泽异常”“文字错乱”等虚假图片,可能被认定未尽审核义务,需承担连带赔偿及行政处罚责任。

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玲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虚假门脸或商品图,导致实物与宣传严重不符,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据了解,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条规定,用户使用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发布生成合成内容的,应当主动声明并使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标识功能进行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