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头版刊发 | 兵团第八师北子午路派出所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为民初心 弘扬“兵团精神” 守护戈壁明珠

发布时间:2025-08-17 12:18  浏览量:1

“这个暑期,各地游客纷纷来到这座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军垦新城,追寻‘兵团精神’的根与魂。”8月14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门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城区公安局北子午路派出所所长刘瑞意和他的战友们正在巡逻值守、服务游客。

从荒凉戈壁到宜居之城,新疆石河子,这个诗人艾青笔下“令人一见倾心”的“最年轻的城”,正以深厚的红色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向世人展现着戈壁明珠的风采。

“谁言大漠不荒凉,地窝房,没门窗;一日三餐,玉米间高粱;一阵号声天未晓,寻火种,去烧荒……”70多年前,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老一辈兵团人集体转业、屯垦戍边,逐渐形成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兵团文化的灵魂。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观众通过陈列的众多文物详细了解那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

北子午路派出所成立于1971年,是兵团公安机关最早成立的派出所之一。派出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守护着以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红色风貌区为中心的1.98平方公里区域。

1965年7月,周恩来总理来到石河子视察工作,群众自发有序地站在北子午路两旁欢迎。看到热情的群众,周总理立即下车与大家互动交流,令群众深受鼓舞。

“周总理‘走在北子午路上、走向群众心中’的故事至今激励着我们。传承红色血脉,就要弘扬‘兵团精神’,践行为民初心,把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刘瑞意说。

北子午路派出所有两个便民警务站,说起来可都不简单。一个是距离博物馆不远处的013军垦博物馆便民警务站,这里警灯长亮,由派出所民警辅警24小时值守。另一个是037幸福路便民警务站,守护着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休闲旅游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幸福路步行街商业区。

派出所民警辅警守护安全“不打烊”。“我们持续完善双休日、节假日、午间延时服务,将22项民生服务延伸到警务站、警务室。”北子午路派出所副所长刘超介绍,“所有这些努力就是为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感谢警务站民警在最短时间内找回我的丢失物品,感谢民警的辛勤付出。”采访中,记者看到一封群众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一个月前,幸福路步行街商户贺女士清点物品时发现,摊位上有10顶帽子不翼而飞。接到贺女士报警后,民警辅警迅速处警、快速破案,为她追回了被盗的商品。

北子午路派出所副所长尤博文介绍,派出所推出了“军垦旅游警务”“幸福商圈警务”“平安校园警务”“老兵银发警务”“警医联动警务”等多项创新机制,更好守护辖区平安稳定。他们还整合了网格长、单元长力量,构建起2771个社区微单元,开展“微治理”,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质效。

中午时分,超过30摄氏度的气温让巡逻的民警辅警湿透了衣衫。随着一辆辆旅游大巴到来,密集的人流涌向博物馆。民警辅警迅速协助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疏导。

“比起兵团先辈住地窝子、喝盐碱水,夜夜黄沙掩门扉,我们现在的工作、生活太幸福了。”刘瑞意说,为了更好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派出所创新打造“兵团精神铸魂、胡杨精神育警”党建品牌,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战斗力。2022年,派出所获评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刘瑞意说:“‘枫桥所’就要以更高的标准干更多为民服务的事。”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幸福路商圈热闹依旧。北子午路派出所的民警如同先辈兵团人一样,守护着辖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END-

编辑:荆希玉

审核:潘明春

签发:王 琴

兵团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