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魏天桦:因1400元红包跳河轻生,跳前还给母亲发了三张自拍照
发布时间:2025-05-17 02:00 浏览量:7
“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原生家庭好的人,一生都被爱治愈,原生家庭不好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完美的印证了在兰州上大学的21岁魏天桦。
当时,正值大好青春的他,却选择在大桥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没人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直到,他死后的遗言被找到,人们才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母亲!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魏天桦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一个原本普通温馨的家庭,在他年幼时,父母也曾恩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逐渐消磨了夫妻间的感情,无论家里发生了大事还是小事,都能成为他们吵架的导火索。
在这样压抑的家庭氛围中,魏天桦逐渐变得沉默寡言,性格也越发内向。
在魏天桦高三那年,父母的关系终于彻底破裂,选择了离婚。
家庭的破碎,使得本就面临高考压力的他,学习状态一落千丈,最终在高考中失利,没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自此,魏天桦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中,而母亲唐咏枝也没有给他丝毫喘息的机会,擅自为他报了复读班。
在复读的日子里,唐咏枝对他的学习成绩格外关注,每天都要检查他的作业和学习进度,稍有不满意便会唠叨指责。
为了监督他,唐咏枝不仅在家里贴满了高考倒计时和励志标语,还频繁与老师沟通,时刻掌握他在学校的一举一动。
魏天桦的生活被学习填满,没有丝毫的娱乐和放松时间。他渴望像其他同龄人一样,和朋友出去打球、看电影,可这些简单的愿望在母亲的管控下都成了奢望。
距离高考的时间逐渐缩短,他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愈发紧张,争吵时有发生。
复读的日子过得沉闷又压抑,随着年关将至,魏天桦终于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喘息机会。
他鼓起勇气,在家人团聚时,向母亲提出了想见父亲的请求。
或许是过年的氛围让母亲心软,又或许是不想在众人面前争执,母亲罕见地同意了。
见到父亲的那一刻,魏天桦心中积压许久的委屈与压力瞬间释放,好像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分别时,父亲塞给他一个1400元的红包,嘱咐他照顾好自己,好好学习。
魏天桦小心翼翼地将红包藏起来,本以为这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小秘密,没想到,这个红包却成了他和母亲之间爆发冲突的导火索。
一天,母亲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了这个红包,瞬间怒不可遏。她质问魏天桦为什么要瞒着她收父亲的钱,是不是心里只有父亲,不把她这个母亲放在眼里。
魏天桦赶忙解释,可母亲根本听不进去,认定他偏袒父亲,是对自己的背叛。
母亲的指责,让魏天桦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助。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只是接受了父亲的一点关爱,就要遭受母亲如此严厉的指责。
第二天上午,魏天桦失魂落魄地去上学,之后又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偷偷地来到了黄河大桥上。
犹豫了片刻,他给母亲发了一条信息。
“妈妈,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发送完这条消息,他又给母亲发了三张自拍:
“虽然很自私,但是,我想你记住我的模样,真的很幸运遇到你这样的妈妈,您的恩情,我来世再还吧。”
发完没多久,魏天桦便毅然决然的跳了下去。
而另一边的唐咏枝在看到儿子发的信息之后,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以为儿子这是在跟她认错服软。
于是,她也心软了,走心的跟儿子发了几条鼓励的话语。可谁知,等来等去,却只等来了儿子跳河的噩耗。
这其中的崩溃,不用说,大家也能想象出来。
魏天桦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因家庭教育问题导致孩子走上绝路的事件时有发生。
单说魏天桦出事的这一年,类似事件就有好几起。
同年4月,上海市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的男生,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后,遭到母亲批评,情绪激动之下,从车上冲下跳桥身亡,整个过程不到5秒。
五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一位平日里成绩十分出众的初二女生,仅仅只是在一次考试中意外失利后,便遭到了家长的严厉批评。
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一时冲动,从六楼纵身跃下。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却仍未能挽回她年轻的生命。
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警示着我们,家庭教育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将过高的期望、过度的批评,化作沉重的枷锁,套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能倾诉心声的家庭,是家长给予的足够的爱与尊重。他们渴望在遇到挫折时,得到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与支持。
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孩子都希望能被当作独立的个体,而非实现家长梦想的工具。
家长们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爱与尊重。
文案内容和图片,来源于机构官网、媒体网络和第三方平台等公开信息。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