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常见就觉得不够经典,山水画构图深远法

发布时间:2025-06-24 16:50  浏览量:6

画山水笔墨很重要,缺乏节奏、韵律的变化,很难打动欣赏者。仅重视笔墨远远不够,构图也不能忽视。早在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就提出来“置陈布势”的构图方法。顾恺之把画面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可以看到的内容和可以感知的内容。“置陈”就是排布可见内容,“布势”则是挖掘感知内容。两者结合,就能画出既好看又动人的作品了。南北朝时期的谢赫提出了“经营位置”的构图方法,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构图。

理论毕竟是理论,理解的时候会产生种种障碍。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提出了比例大小的概念,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说到底也是讲述构图中的注意事项。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山水画在创作中出现了经典的三远法构图。

‌顾麟士 仿董源山水

选择几幅晚清、近代画家的山水画,体会一下三远法中经典的深远法构图。先对比欣赏两幅画,一幅是《仿董源山水》,另一幅是《仿黄公望山水》。两幅画有个共同特点,从山前可以看到山后。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看到的就是这种景色,让人觉得山水重叠,看不到尽头。

采用深远法可以不在乎从近到远到底有多少个空间层次,如果画纸足够大可以一直重叠下去。这里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越远的景色越靠近画纸上方呢?传统山水画构图不讲究焦点透视,不会特意留出视平线。为了画出空间变化,需要让每一位欣赏者都拥有千里眼。想象一下,当你远望层层叠叠的山色时,是不是有一种越远越高的感觉呢。这就是深远法的来历,源于观察自然、概括总结。

顾澐 仿黄公望山水

深远法是传统山水画中最常见的一种构图方法,几乎十幅里面有八幅是这样构图的。不要因为常见,就觉得没有什么难度。用深远法,要画出错落有致的感觉,层次丰富、立体生动。并非一定要堆出花样来就是好作品,有时候山势布局简单一点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罗浮暗香》,听这个名字就知道画家要的是雅致。构图若想显得雅致,做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了。利用群山错落形成的开合之势,点缀古寺宝塔,是不是你要的感觉就来了啊。山中隐约有烟云雾气升腾,就如郭熙说的一样“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胡公寿 罗浮晴雪

其实不用深远法构图,也能画出远到天边的效果。比如这幅《秋霁图》,采用平视的角度,将画面一点点推到远处。这种方法叫平远法,与深远法相比是不是显得小清新一些呢。

想要画壮美的山水景色,还是要采用深远法构图。要不说“老祖宗”严选的方法就是管用,这条规律同样适用于山水画的创作。一边赏画一边了解构图方法,以后再看到喜欢的景色就知道怎样取景了吧。

吴榖祥 秋霁图

方法有很多,管用的方法就那么几种。有时候看到很复杂的构图,也是在基础方法之上,再增加空间层次。画家能够把万水千山“搬运”到画纸上,要给深远法记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