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鲁鸣的话已不好使?李梦突然更换认证,篮协释放明显的归队信号
发布时间:2025-06-25 17:40 浏览量:8
李梦没能入选亚洲杯的风波还没有停歇,紧跟李梦更换认证的操作再次引发舆论,把自己国家队的称号改为青年女篮队了,这是要彻底和国家队割裂?
要知道李梦可是女篮国家队的“顶流”,和孙颖莎的地位差不多,这样把路堵死后面该怎么回归?当然从后面篮协释放的信号来看,她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回归国家队的。
那么她为啥突然更换认证?未来还能不能回归国家队?
在篮球世界,李梦的名字,就如同乒乓球界的孙颖莎,是当之无愧的“顶流”,是球队里最让人放心的得分机器,所以当主教练宫鲁鸣宣布她因“个人原因”和“伤病”无缘亚洲杯时,没人真的相信,这套说辞太过官方,太过模糊,像一块幕布,急着掩盖些什么。
球迷们的疑虑不是没来由的。宫指导随后那句“如果还有能力,国家队的大门一直敞开”,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审判,而非温暖的鼓励。
那扇门,仿佛写着“非请勿入”四个大字,话里话外的潜台词是:现在的你,能力不够,或者说,不符合我的要求。
面对漫天猜测,李梦的回应,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沉默剧,她在社交媒体上发长文,感谢了所有人,从篮协领导到球迷,唯独漏掉了新任主帅宫鲁鸣,在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圈子里,这种遗漏,本身就是一种态度。
她没有辩解,没有抱怨,只留下一句看似云淡风轻的“交给时间吧”,可谁都看得出,这风轻云淡之下,是压抑着的惊涛骇浪。
这句“交给时间”,与其说是期待,不如说是一份战书,它暗示着故事还有续集,只是现在还不到揭晓谜底的时候。
李梦到底“犯了什么事”,坊间的拼图,凑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一个版本里,她是那个“不听话”的刺头,宫鲁鸣教练以治军严明著称,他那句“在赛场上赢球的时候才是最美的,别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被普遍认为是在敲打李梦。
赛场化妆、搞小团体、个人主义,这些标签贴在了李梦身上。宫指导二月上任,不到半年就拿掉球队核心,似乎正印证了他对“我行我素”的零容忍。
但另一个版本,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有媒体爆出,李梦在集训期间,投篮次数高达10200次,远超教练组设定的“万次”目标,这是一个用汗水说话的球员,她的勤奋毋庸置疑。
或许,真正的矛盾在于战术,宫鲁鸣推行“快卫+双塔”的团队体系,需要球权快速流转,而李梦的打法,恰恰是那种需要大量球权、关键时刻一锤定音的单打风格。
可问题是,顺风球谁都会打,逆风球呢,当球队陷入得分荒,需要有人不讲理地把球投进篮筐时,环顾四周,还有谁比李梦更可靠?
就在人们为战术分歧争论不休时,一股更强大的力量入场了,它叫“商业价值”,李梦落选国家队的消息刚过,中国女篮就官宣了新的赞助商,而在那张巨幅宣传海报的C位,赫然是穿着国家队队服、笑得无比灿烂的李梦。
这张海报还是新拍的,赞助商这一步棋,走得大胆而直接,几乎是在公开叫板,他们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我们不管教练怎么想,我们投的,是李梦的市场号召力。
这股力量有多可怕,李梦的社交媒体粉丝量增速惊人,甚至有合作品牌在她落选后,因为粉丝的力挺而股价上涨,她的团队,能为她轻松拿下一年千万级别的代言费,她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员,更是一个自带巨大流量和商业价值的品牌。
篮协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在风口浪尖上,他们并未彻底封死李梦的路,体育的归体育,商业的归商业,但在今天,这两者早已密不可分。
在这场多方角力的漩涡中,李梦本人,做出了最令人玩味的一个举动,她悄悄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认证,从“中国女篮国家队队员”,改成了“国家青年女篮运动员”。
一个年近三十、从未入选过2025届国青队的功勋老将,申请这样一个头衔,绝不是手滑,这是她主动为之,一次充满傲气与个性的宣言,这是对“被弃用”的无声抗议,是暂时远离风暴中心的策略,还是在告诉所有人,她要用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身份?
这记回球,打得漂亮又决绝,充满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味,教练要的是绝对的战术权威,赞助商和篮协要的是商业版图的最大化,而李梦,她想要的或许只是尊重与自我。
这场博弈还没有终局,只要李梦还能打,只要她依然是那个关键时刻能解决问题的得分手,那扇看似紧闭的大门,就总有被再次推开的可能,她的下一站究竟在哪,依旧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
不过话说回来,李梦改认证这事,就像朋友圈突然换个奇奇怪怪的个性签名,看着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真没到能决定命运的地步,国家队的大门从来不是靠个认证标签就关得上的,状态和实力才是真正的入场券。
三十岁在篮球圈可不等于“退役倒计时”,经验和技术照样能让她在赛场上发光,与其纠结这认证,不如等着看李梦用球场上的表现说话,说不定哪天,她又能带着满身实力杀回国家队,你说对不?
有人说,如果改为四川女篮队员,或许更易理解,但选择国青认证,难免让人猜测其心态,宫鲁鸣若见此,或产生疑虑。
认证更改属个人自由,但李梦更应专注当下。接受现实,重新出发,才是明智选择,大家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