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今年的春拍中一枚铜镜为何能过千万成交?

发布时间:2025-06-27 14:45  浏览量:7

博美今年十周年的春拍令人非常地惊喜

首先是极高的专场成交率,

昨天的重要中国器物专场,作为夜场是96%的成交率,有一枚铜镜,是1400万落槌,一个天青釉盘是1200万落槌、雍正的寿桃盘一对是955万落槌。

赏石专场,最高一座是185万落槌,四件拍品100%成交。

佛像专场最高的是435万落槌,佛教艺术专场是96的成交率。

漆器专场约为98%,只流拍一件。

今日查博美的拍卖数据的时候。才发现最高的器物竟然是一枚铜镜,成交价比乾隆款的剔红五供还要贵上几倍。

一起来一探究竟,一睹铜镜真容。

明 卤簿图铜镜

尺寸直径35.9cm

成交价RMB 16,100,000

《百代凝光》 —重要中国器

北京博美2025年春季拍卖会

铭文:大皓真郜宝鉴、泰州録判、

拍品描述 重9467g

北宋珍罕铜镜,其式较硕,正圆形,镜背以重圈弦纹分隔五层圈带,中设灵猴趴伏为钮,新颖独特,圆脑尖吻,双耳精巧,杏目圆睁,躯体饱满,憨态可鞠之貌,颚下设圆形开光,内铸高士、仕女缓行,似互有所语,左右双猴体态矫健,舞蹈状,颠倒对称而置,灵动巧妙。中圈之外,铭“大皓真郜宝鉴”阳文篆书。


第三层凸铸“卤簿图”,分为“旗仗”、“骑驾”、“ 宫卫” 三个部分,皆为宋代服制特征,中部天子头戴长翅帽,身着常服,跨骑于马背上,旁侧侍从牵马、持盖相随,所雕人物众多,各具其貌,场面壮观浩大。

不远处有城郭坐落,城墙巍峨,箭楼矗立,城内设重檐庑殿,宫顶飞檐翘角,有灵动欲飞之貌,如此可比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之宋徽宗《瑞鹤图》,城周涛水翻涌,澎湃之态,有崖石层叠耸峭,古木依势蜿蜒而出,如此则构造出完整的场景空间,使画面更具故事性和立体感。

第二层饰刀、剑等各式兵器,交错环列,繁而有序,最外层设凤凰四只,对称而置,躯体俊逸,双翅铺展,尾羽颀长,婀娜之姿毕现,其间卷草形祥云朵朵,迤逦之态。

此镜铸造精美,铜质精良,所饰纹饰内容丰富,但布局匀正,井然有序,铸修精瑾不苟,毫无漫漶粘连之弊,亦证当时铸铜绝艺。


卤簿,为古代皇帝出行之仪仗队统称,有“明制度,示等级”之功,最早由仪卫扈从演变而来,东汉应劭《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

由此可知,“卤簿”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同时还担当着装饰皇帝权威的角色。因为它的组成并不仅仅是护卫与兵器,还包括马车、乐器、旗、扇、伞、盖、拂尘等仪仗用品。


古代皇帝的卤簿仪制分为四个等级,即大驾卤簿、法驾卤簿、銮驾卤簿、骑驾卤簿。其中“大驾卤簿”是等级最高、随行官员和护卫人数最多,仪仗和乐舞也最为齐备的卤簿,用于皇帝祭祀天帝、祈求农业丰收和风调雨顺,是最为隆重的礼仪。

如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驾卤簿图书》,就画了宋太宗(赵光义)前往南郊祭天地时的“大驾卤簿”,据统计,图上所绘官兵5481人、车辇61乘、马2873匹及牛象等,还有乐器1701件、兵杖1548件,场面气势恢宏。

同为北宋“卤簿图”铸铜器物,参考辽宁省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卤簿青铜钟”,高约184cm, 第二、三、四层凸铸“仪仗和宫卫”纹饰,是为“大驾卤簿图”,此钟下沿处刻有“右街僧官(押)宛平县仰山院(押)”阴刻文字一行13字,为靖康之变后,靖康二年,由金人自汴京(今河南开封)掠运至燕京宛平县仰山寺。

《宋史》记载,靖康二年(1126年)夏四月庚申日,“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同时北归的还有北宋宫廷百余年的珍藏,金兵将这些珍宝装满2050辆大车,全部被掠走。由于金代实行严格的铜器检验刻记制度,故而有此铭文,符合当时金代的制度要求。本品铜镜侧面刻铭“泰州録判、”,意思未明,当亦为金兵掠运刻记之器,未减其珍。

铜镜览珍

感谢各位关注点赞收藏分享,如有计划出入两手,都可以私信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