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忽已晚》抄书打卡第114天|木炭画竹影,时光趣味忽可闻

发布时间:2025-08-07 11:20  浏览量:1

《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抄书打卡第114天|木炭画竹影,时光趣味忽可闻

今日读到《岁月忽已晚,灯火要人归》中《竹影》一章,发现这里藏着一段在动荡里偷来的闲趣。

彼时五卅惨案的阴影尚未散去,举国的恐慌与悲戚像一层薄雾,连孩童口中的“五卅”二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分量。可生活的齿轮从不停歇,阿宝与弟弟心底,仍盼着周六与好友华明相聚的时刻——那个机灵又带点羞涩的伙伴,总能让寻常日子泛起涟漪。

暮色四合,三个孩子蹲在水门汀前看夜景,忽然被摇曳的竹影勾了魂。斑驳的光影如天然画卷,孩子们一时兴起,摸出木炭就在地上画了起来。黑色的炭痕与风中晃动的真竹影交叠,虚实相映,竟有种说不出的雅致。他们浑然不知,丰子恺先生早已在一旁静静站了许久,看孩子们专注地涂抹、争执,舍不得打断这份纯粹的兴致。

直到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这一枝竹叶像校长先生房里的横幅!”“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丰子恺先生才笑着插话:“像管夫人的呢。”接着便娓娓道来:管夫人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其实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凡画一物,只要能表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而墨是最适合画中国画的一种颜色,因此,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

玩够了,送走华明,阿宝回头看堂中吴昌硕的墨竹图,忽然觉出不一样的滋味来。阿宝懂了: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在动荡年月里,一场偶然的竹影写生,成了最生动的美育课。孩子们在木炭与竹影的游戏里,悄悄懂了中国画的灵魂;而先生的顺势引导,更让这份趣味里藏了光阴的温度。原来真正的教养从不是刻意说教,而是在寻常日子的波澜里,藏下美的种子,让它随岁月自然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