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版《西昌县志》译文
发布时间:2025-08-08 21:05 浏览量:1
《禹贡》中属梁州南部地区。汉初为越巂郡邛都县。晋、宋两朝沿袭这一设置。南齐时属㺐郡,北周时属严州,都仍称邛都县。隋开皇六年(586年),设置越巂县,作为巂州越巂郡的治所。唐代沿袭这一建置。至德初年(756年前后),被吐蕃占据,贞元年间(785—805年)收复。太和年间(827—835年),被南诏攻陷,设为建昌府治所。宋代时,作为羁縻之地隶属于大理国。元宪宗时(1251—1259年)归附朝廷。至元十二年(1275年),成为建昌路治所,由罗罗斯宣慰司统辖。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撤销宣慰司,设置建昌府,隶属四川布政司;不久改为建昌卫,由四川行都司统领。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仍称建昌卫,隶属建昌监理厅。雍正六年(1728年),裁撤建昌卫,改设宁远府,设置西昌县,作为府城所在的首县。
县城治所依附于府城。向东到乌蒙府边界五百里,向南到会理州边界一百九十里,向西南到盐源县边界四十里,向西到冕宁县边界一百二十里,向北到越巂厅边界三百五十里。管辖八个土司,分别管理少数民族百姓。
青龙山:在县城东边三十里,临近邛池东岸。相传曾有一块石头浮在水面,有渔民走到半山腰时,石头坠落到地上无法移动,于是在那里修建了龙神祠。每逢旱灾,在这里祈祷都很灵验,那块石头至今仍在祠内,表面异常光滑温润。
木托山:在县城东边十五里。明初,凉国公蓝玉在这里追击擒获月鲁铁木儿,是凉山一带的咽喉要地。如今设置木托汛(军事据点)。
螺髻山:在县城南边四十五里,山势高耸如发髻,因此得名。山上有螺髻寺,山间云雾常年不散,山脉蜿蜒延伸到百里之外,另外还有一座大螺髻山。此山层岩峭壁,没人能登上山顶;雨天时,山顶云雾迷离,隐约能看到寺庙的轮廓。
泸山:在县城南边十里,峰峦突兀,山势回环如鹫鸟展翅,曲折延伸至山顶,走二十多步有一处甘泉,水流源源不断。
磘山:在县城南边十里,山势环绕卢峰,旁依邛水,是通往盐源、会理的交通要道。
旄牛山:在县城西边六十里,横亘六七百里,连接大小吐蕃部落。汉武帝初年,开通西南夷地区,设置东西两部都尉:一部治所设在旄牛,管辖外部羌人;一部治所在青衣,管辖汉族百姓。这里就是西部都尉的治所。后汉延宁年间(158—167年),张乔在旄牛山打败越巂夷人,说的就是这座山。此山高出云际,从县城眺望,仿佛近在二十里之内。
元武山:又名凉山,在县城北边六十里。峰峦层叠,翠绿的山势直插云霄,山上有温泉,四季水温恒定。
怀远河:在县城东门外,发源于木托山,水流绕县城东南而过,用于屯田灌溉,向西汇入邛水,最终流入安宁河。
宁远河:在县城西门外,发源于凉山吐蕃地界,绕县城西北而过,用于屯田灌溉,向东汇入邛水,最终流入安宁河。
邛池:又名邛海,在县城东南十五里,周围四十多里,湖水清澈可鉴。东南西三面环山,湖水深不可测。向西流淌二十多里后,向东转折汇入安宁河。
安宁河:又名泸水,在县城西南三十里。源头一处出自小相岭,一处出自冕宁吐蕃地界,水流用于西南二百多里的屯田灌溉,流经盐源、会理地界后,注入金沙江。
有石城一座,高二丈三尺,底部厚三丈六尺,顶部厚二丈,周长九里三分,共一千四百四十四丈八尺。设有四座城门:东门名“安定”,南门名“大通”,西门名“宁远”,北门名“建平”。
文庙:建在城南正街。
山川坛:在西关外三里,社稷坛在南关外三里,龙神祠在东关外一里,厉坛在北关外一里。
白塔寺:在城西北角,是引西北方向的水入城供使用的设施。
千佛寺:又名青龙寺,在城东北角,是引东北方向的水入城供使用的设施。
涌泉庵:又名过水庵,在城东南角,是引东南方向的水入城供使用的设施。
发蒙寺:建在城西,唐贞观初年修建,至今殿阁仍存。
三清观:建在城南,明万历年间修建,至今殿阁仍存。
光福寺:即卢山寺,殿阁层层叠叠,有曲折小径通往山顶。寺旁有一棵一丈多粗的古柏,枝叶繁茂如伞盖,俯瞰邛池,波光荡漾,过往文人常在此题诗。
原额定屯田粮米三千七百四十七石九斗八升一合。原额定秋粮米一千一百八十石八斗四升七合。原额定折色条银(折合银两的赋税)八百二十九两二钱九分八厘,由驻礼州的县丞代为征收。原额定屯田与秋粮合计四百四十九石八斗五升六合二勺。东仓额定储存谷物一万零六十石,西仓额定储存谷物一万二千五百五十八石六斗五升二合九勺。礼州县丞辖区额定储存谷物三千零二石,德昌巡检辖区储存谷物一万二千六百五十五石六斗。
有书院一座,位于城西正街。额定录取生员十五名,没有府学。廪生二十名,增生二十名,每年(或间隔)推荐贡生一名。
知府一员,官署在东门内。
附属于府的经历官一员,官署在府署南门内。
知县一员;县丞一员,分驻在礼州。
教谕一员,官署附设在明伦堂东边。
训导一员,官署附设在明伦堂西边。
巡检一员,分驻在德昌。
典史一员,官署附属于县衙。
总兵官一员,官署在北门内。
中营游击一员,留驻城内;守备一员,留驻城内;千总一员,留驻城内;把总四员,分别防守北山的木托、虐郎、定番等地。经制外委五员,其中二员留驻城内,三员分防凉井、员水、娘子庄、青龙汛。额定设置马步兵丁四百九十三名。
左营游击一员,留驻城内;守备一员,留驻城内;千总一员,留驻城内;把总四员,其中二员留驻城内,二员分防西溪、德昌。经制外委六员,其中三员留驻城内,三员分防西溪大水塘。额定设置马步兵丁四百九十七名。
右营都司一员;千总二员,其中一员留驻城内,一员分防;新城汛把总四员,其中一员留驻城内,三员分防溪员、龙、马平坝热水汛。经制外委五员,其中二员留驻城内,三员分防大堡子、马蝗山。额定设置马步兵丁五百一十六名。
彭珽:明代永乐年间举人。
徐显:明代正统年间举人。
顾宣:明代景泰年间举人。
俞隆:明代景泰年间举人。
左迪:明代天顺年间举人。
胡衡:明代嘉靖年间举人。
王自试:明代万历年间举人。
杨衍乾:乾隆戊午年举人。
陈:乾隆辛卯年副榜。
薛景祁:乾隆甲午年副榜。
谌际虞:康熙丁卯年武举。
宋凤立:康熙庚午年武举。
马允慧:康熙戊子年武举。
徐如林:康熙庚子年武举。
伍锐:乾隆丁卯年武举。
徐琳:乾隆丙子年武举。
曾世封:乾隆辛卯年恩贡。
张行修:乾隆庚子年恩贡。
胡敏:乾隆丙午年恩贡。
谌文谟:乾隆丙戌年恩贡。
林国才:雍正戊申年拔贡。
陈兆珩:乾隆丁酉年拔贡。
胡衍畴:乾隆己酉年拔贡。
郝琫:雍正丙午年岁贡。
林春:乾隆丙戌年岁贡。
胡㬕:乾隆戊子年岁贡。
黎如鲲:乾隆庚寅年岁贡。
王九德:乾隆壬辰年岁贡。
李彬:乾隆甲午年岁贡。
王衍瑞:乾隆丙申年岁贡。
萧缊:乾隆戊戌年岁贡。
王宠:乾隆庚子年岁贡。
邱景达:乾隆壬寅年岁贡。
陈怀瑾:乾隆甲辰年岁贡。
杨连标:乾隆丙午年岁贡。
胡士魁:乾隆戊申年岁贡。
刘松蔚:乾隆庚戌年岁贡。
危学山:乾隆壬子年岁贡。
王:乾隆甲寅年岁贡。
马瑞河:明代曾任云南沾益州知州。
宋慎:雍正癸卯年副榜,曾任直隶三河县知县。
毛万铨:乾隆甲戌年进士,曾任湖北荆州府松滋县知县。
李元极:乾隆乙卯年举人,曾任贵州遵义府桐梓县知县。
巫必中:乾隆辛酉年举人,曾任屏山县教谕。
陈习孟:乾隆辛酉年副榜,曾任筠连县教谕。
冯文郁:乾隆癸酉年举人,曾任仁寿县教谕。
杨学述:乾隆戊子年举人,曾任筠连县教谕,候选知县。
冯履晋:乾隆癸卯年举人,分发到江西任知县。
谌昌绪:乾隆丙午年举人,分发到河南任知县。
宋延祚:乾隆壬午年恩贡,曾任南充县教谕。
谌松:乾隆辛酉年拔贡,曾任宜宾县教谕。
傅宗贤:乾隆乙酉年拔贡,曾任射洪县教谕。
尹毅:康熙壬午年武举,曾任江南兴武卫守备。
陶致和:乾隆乙卯年武举,曾任江南滁州卫苏州帮领运官。
许如龙:曾任江西文英营都司。
池腾龙:曾任山东泰安营守备。
余任吉:曾任广西浔州都司。
高亮:曾任山东城守参将。
汪启:曾任广西郁林营参将。
胡崶:曾任城守左营守备。
秦元贞:曾任河南归德营守备。
邢麟:曾任军标守备。
高明:以明经(科举中选入国子监的生员)身份任湖广长沙府推事,有政绩声望。遭遇父母丧事回乡。当时流贼攻入建昌,高明率领百姓聚集在焦家屯防守,贼兵势众难以抵挡,高明哭着感叹道:“我受朝廷俸禄,怎能顺从贼寇呢?”于是全家自焚而死。事情传开后,被列入乡贤祠。
王瑞:曾任会盐营守备,随军征讨缅甸时,奋勇战死。儿子王宗佑上奏请求恩荫,承袭千总,后升任云南都司。
魏以龙:曾任建昌镇标右营都司,随军征讨廓尔喀时,奋勇战死。儿子魏天受恩荫承袭云骑尉。
陈明德:曾任靖远营守备,随军征讨金川时,奋勇战死。儿子陈纶恩荫承袭千总。
李玉靖:李相生的女儿,许配给张振元,还未出嫁张振元就去世了。她立志守节,终身没有改嫁。事迹上报后,朝廷予以表彰,建立牌坊,将其事迹列入节孝祠。
节妇姚陶氏,是姚立敬的妻子,十九岁时,姚立敬去世,她坚守贞节,抚养遗腹子姚岳成长。事迹上报后,朝廷予以表彰,将其列入节孝祠。
熊黄氏,是秀才熊飞罴的妻子。熊飞罴去世后,她坚守贞节,抚养年幼的儿子熊林先长大成人。事迹上报后,朝廷予以表彰并为她建造牌坊,将其列入节孝祠。
张所抱,母亲生病时,他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进献给母亲,母亲的病于是痊愈。
县城周围近处,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春、冬两季多强风。居民真诚朴实,从事耕种劳作;士大夫和学子们,崇尚礼仪教化,颇有文雅风气。
所属土司- 沙鸣宣抚司,驻在凉山,距离县城四百五十里。
- 河东长官司,驻在樟木箐,距离县城七十里。
- 阿都正长官司,驻在鱼水,距离县城四百里。
- 阿都副长官司,驻在木托石嘴子,距离县城四十里。
- 威龙州长官司,驻在老虎石,距离县城二百里。
- 普济州长官司,驻在挖拉坪,距离县城四百里。
- 昌州长官司,驻在狮子山,距离县城一百三十里。
- 河西土千户,驻在虎脚屯,距离县城八十里。
北路:县底塘,行十里到里经堡,十里到马牛坝,十里到青山,十里到蛟龙营,十里到礼州,十里到太平塘,十里到溪龙驿。
南路:磘山,行二十里到马鞍山,十里到金土坎,十里到禄马站,十里到大水塘,十里到黄水塘,十里到新塘,十里到胡家湾,十里到髻铺,十里到德昌铺,十里到一把伞,十里到小高桥,十里到半站汛,十里到乐要铺,十里到观音铺,十里到锦川桥,十里到兴马坎。
以上共二十六处驿站,额定设置驿站士兵六十一名,每名士兵每月支取工钱和伙食费银五钱,全年共支取工钱和伙食费银三百六十六两,遇到闰年按实际月份数增加。
(清)西昌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