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的小店丨一针一线缝缀的幸福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08 17:26 浏览量:1
“闪光的小店”系列报道④
一针一线缝缀的幸福人生
全媒体记者 廖艳霞 实习生 向紫玲
在岳塘区泗神庙乐尔乐超市旁,有一家“中老年服装店”,这家店的招牌并不起眼,店内除了满满的衣服,仅够放得下一台缝纫机和几条小凳。正是这间小店、一台缝纫机和一双巧手,织就了刘珊雯的幸福生活。
58岁的刘珊雯总带着甜甜的笑。她是岳阳湘阴人,家中有3个兄弟,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儿,父亲的疼爱给了她满溢的安全感。
18岁那年,这份爱化作远方的期许。这一年,父亲送她到湘潭姑妈家学缝纫。心灵手巧的她一上手就着了迷,半年后回老家开起小店,带了四五个徒弟。“逢年过节加班到凌晨,一天能赚二三十块!”那个年代,姑娘出嫁才有的缝纫机,她在娘家就置齐了,邻里的羡慕让她干劲更足。
28岁,她带着自己的家当,随姑妈定居湘潭,不久后结婚生子。
为照顾孩子,她在家接缝纫活,轻声细语又爱笑的她成了街坊心头好。她家住一楼,家里总围满邻居,陪她缝补说笑,夏日的蚊虫也扰不乱她家的热闹、驱不散邻里的欢笑。
1997年,她花1850元从泗神庙菜市场老奶奶手里转来摊位,开启了20年的摊铺生涯。
“当时,普通工人月薪200元时,我第一天就赚了88元。”刘珊雯心里乐滋滋的,她每天早上6点出摊、傍晚6点收摊,晚上回家给需要定制衣服的顾客裁布到凌晨,“我一晚裁的料,别人能做一周。”她披星戴月,针脚里藏着韧性。
“别人都说我勤劳、能干,其实是我有一个好老公。”几十年来,刘珊雯一直念着丈夫的好。“我这个工作,没有他撑不下来。”刘珊雯说,丈夫上班之余包下所有家务,还每天帮她把缝纫机抬出抬进。她依然记得,老公最初帮她把缝纫机抬到菜市场时羞红脸的模样。
2017年菜市场搬迁,她租下这间小店,缝纫事业换了新模样。老邻居搬走了,新街坊又成了常客,大家仍把这里当“娘家”,买菜路过就来拉家常。
如今女儿在长沙安家,她每天都坚持早上6点来店里缝补。“自己当老板,很自由,都是回头客,我们一起拉家常,做事聊天两不误,充实!”
刘珊雯说,缝纫不仅让她在湘潭扎根,还带哥哥弟弟来此安家,父母晚年也因她常获照料,逢人就夸“幸亏生了这个女儿”。
一针一线,从地摊到小店,刘珊雯把日子缝缀得踏实又温暖。这闪光的小店,正是她幸福人生的最佳注脚。
记者手记
初见刘珊雯,她总在笑,缝纫机声里的笑意比阳光更暖。从18岁学手艺到58岁守店,40年光阴,她用乐观消解辛劳,以勤劳编织幸福。
她的幸福里,有对缝纫的纯粹热爱——从学徒到店主,针脚里藏着始终如一的热忱;有对生活的踏实态度——凌晨裁布、风雨出摊,用双手挣来安稳;更有对人情的珍视——念着父亲的培养、丈夫的扶持、邻里的陪伴,把日子过成了温暖的共同体。
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细水长流的奋斗。刘珊雯的故事印证着:幸福从不是偶然降临,而是乐观者把辛苦酿成甜,勤劳者用汗水浇灌花,奋斗者让日子在掌心慢慢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