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谈艺】卢志强·中国画 | 以视觉魅力承载深远的象征意味

发布时间:2025-08-10 17:05  浏览量:2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文化视界网&中华网山东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卢志强的中国画艺术呈现出一种在传统根基上生发出的当代性表达,他的创作既保持着对水墨精神的深刻理解,又展现出面向现代审美的开拓性探索。在宣纸与水墨的交融中,艺术家构建了一个兼具文人气质与现代意识的视觉世界,这种创作实践既是对千年画脉的延续,又是对传统语言的重新诠释。

《站点》 2023年 124cm x1000cm 纸本

笔墨作为中国画的核心语言,在卢志强的作品中得到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演绎。他的用线既见书法功底,又不受成法拘束,在起承转合间自然流露出独特的节奏感。那些看似随性实则精妙的笔触,共同编织成富有音乐性的视觉韵律。在墨法运用上,他突破了传统"墨分五色"的程式化表现,通过水分与墨色的精微控制,创造出层次丰富、虚实相生的墨韵效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积墨与破墨技法上的创新运用,使画面既保持水墨的透明感,又获得前所未有的厚重质地。

色彩表现是卢志强革新传统的重要突破口。他大胆地将现代色彩观念引入水墨体系,在保持"色不碍墨"基本原则的同时,通过矿物颜料与植物颜料的巧妙搭配,营造出既古雅又新颖的色调效果。那些或明丽或沉着的色块,与水墨相互映衬,既丰富了视觉表现力,又延续了中国画"随类赋彩"的美学追求。这种色彩处理不是对西画的简单模仿,而是建立在对传统绘画色彩观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

《镜像1》2023年 200cm x200cm 纸本

在构图方面,卢志强的作品展现出对传统空间观念的当代诠释。他既深谙"三远法"等经典构图法则,又能以现代人的视觉经验对其进行重构。画面中的物象安排往往打破常规透视,通过虚实相生、疏密有致的布局,创造出既符合视觉逻辑又超越现实局限的空间意境。那些精心经营的留白已不仅是背景的省略,更成为充满张力的"负形",与实体形象形成富有哲思的对话关系。这种空间处理使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上自由游走,获得多层次的审美体验。

卢志强中国画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其精神内涵的当代性表达。他的创作虽然植根于传统美学,却始终保持着与当下文化语境的紧密联系。那些看似传统的题材,实则蕴含着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思考。在他的笔下,自然物象既是客观存在的写照,又是主观情感的投射,这种主客交融的表现方式,使作品既保持了传统绘画的意境追求,又赋予了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精神内涵。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作品中常常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让传统笔墨与当代意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镜像2 》2023年 200cm x200cm 纸本

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代艺术格局中,卢志强的中国画实践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照。他的探索证明,传统的生命力不仅在于保护,更在于创新;中国画的发展不仅需要坚守本质,更需要开拓边界。通过对笔墨语言的精研与革新,对形式构成的传承与突破,对精神内涵的深化与拓展,他的创作实现了古典审美与现代意识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法叠加,而是建立在对中国画本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为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中的发展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案例。

(文/DeepSeek)

作品欣赏

《云下》 2023年 142cm x221cm 纸本

《海上旧梦》 2023年 142cm x218cm 纸本

《送你一首小诗》 2023年 138 cm x204 cm 纸本

《剧组》 2023年 200 cm x200 cm 纸本

《今夕何夕》 2022年 240 cm x200 cm 纸本

《域外所见》 2023年 46cm x70 cm 纸本

画家简介

卢志强,教授,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家、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代表作品:

《百年冰心》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海外巡回展”,中国美术馆藏;

《跨越》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美术馆藏;

《建设中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入选“伟大历程壮丽画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藏;

《绣红旗》获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梦溪笔谈》(与尉晓榕教授合作)入选“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解忧和亲》与《传教士与东西方文化交流》入选“‘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藏;

《情怀》入选“美丽的事业——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美术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藏;

《光复福建》获得“福建省第七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福建省美术馆藏;

《渡》获得“第十三届浙江美术奖”金奖与“中国美术学院林风眠美术奖”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