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快被逼疯!人均爆炸数欧洲第一!荷兰到底咋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0:12  浏览量:1

荷兰各地的街道,本该是安静有序的模样,如今却几乎每晚都要被三次巨响划破宁静,惊醒沉睡的居民。

这个以郁金香和自行车闻名、而非暴力的国家,小型爆炸事件已令人不安地变得司空见惯。对向来以头脑冷静自豪的荷兰人而言,这些多由非法烟花爆竹引发、威力堪比手榴弹的爆炸,正带来挥之不去的不安。

“所有窗户都在嘎嘎作响。” 住在阿姆斯特丹郊区杜伊文德雷赫特一栋公寓楼对面的阿伦德・兹瓦索夫说。上个月清晨,那栋楼发生了爆炸,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损毁了12套公寓,震碎了窗户 —— 在那里住了55年的他,从未听过如此剧烈的声响。

这种震惊正蔓延至荷兰各地社区:今年上半年,当局已记录近700起此类爆炸事件。它们引发恐慌,毁坏房屋与生计,有时还会造成伤亡。

自2024年初以来,爆炸已导致至少35人受伤,其中3人伤势严重,1人失去了一条腿。而从数据看,这一趋势还在恶化:2022年有340多起,2023年飙升至901起,2024年更增至1244起,官员们坦言,今年的总数可能更高。

多年来,荷兰的爆炸事件常与有组织犯罪相关,多是毒贩用手榴弹报复对手。但执法官员表示,如今这一伎俩已被效仿,延伸至家庭纠纷、感情矛盾甚至商业竞争中 —— 有人用黑市烟花爆竹袭击纠纷中的受害者。

“认为这仅与有组织犯罪有关是一种误解。” 研究该问题的莱顿大学教授玛丽克・利姆直言。

去年12月,海牙一栋三层公寓楼因爆炸起火、部分坍塌,造成6人死亡。这起事件的目标据称是一名男子前女友的婚纱店(当时女方不在海牙),目前已有4人被捕,其中一人被指为幕后指使。

同月晚些时候,东部城镇弗鲁姆斯霍普的爆炸引发火灾,致2人及3只狗死亡,当局称起因是一名狗饲养员与顾客的争执。

鹿特丹市长、爆炸事件国家特别工作组主席卡罗拉・斯考滕指出:“这已成为恐吓民众的便捷方式。” 她将这一问题称为 “多头怪物”—— 爆炸往往通过Telegram通讯应用组织,在上面能轻易买到非法烟花,还能雇到执行者(多为十几岁至二十出头的男性),费用通常仅几百欧元。

爆炸的阴影不仅笼罩着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大城市,近年来已扩散至荷兰12个省份的每一个角落。

距离阿姆斯特丹不到25英里的巴恩镇,环绕着森林,居民约2.5万人,今年前七个月就发生了9起爆炸、1起未遂爆炸。当地官员已在街角和城镇边缘安装摄像头,但恐惧仍在蔓延。

“你能感觉到恐惧正渗透整个社会。” 巴恩副市长史蒂文・德・弗里斯说,爆炸已切实影响到居民与商户的生活。

更令人揪心的案例发生在鹿特丹郊区弗拉尔丁恩:一名水管工在数月内至少遭遇28次爆炸袭击,直到2024年8月因心脏病去世(据荷兰新闻媒体报道),袭击才停止,而幕后黑手至今未被抓获。

“无论策划者是谁,他现在可能正躺在沙滩椅上,在遮阳伞下喝着鸡尾酒。” 弗拉尔丁恩市市长伯特・维本加的话语中满是无奈。

面对激增的爆炸事件,当局的追查却步履维艰。荷兰警方称,今年上半年已逮捕163名与爆炸案相关的嫌疑人,但其中大多是放置炸弹的年轻人,而非下令或提供炸药的主谋 —— 这些人隐藏在加密的Telegram聊天记录背后,难以追踪。

“这是一个全国性问题,且在短时间内爆发,” 阿姆斯特丹首席检察官雷内・德・贝克拉尔在采访中说,“而且,它不会消失。”

莱顿大学的利姆教授提到,尽管其他欧洲国家也有小规模爆炸(如瑞典的帮派斗殴、德国的政治团体冲突),但荷兰的特殊性在于 “人均爆炸次数高”,且多数是普通民众在小规模冲突中用于恐吓的手段。

如何拆解这只 “多头怪物”,仍是荷兰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