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背会这12首古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发布时间:2025-07-14 20:15  浏览量:1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时光如白驹过隙,古人对“珍惜时光”的吟咏,或寄情自然,或融志于思,在诗句中闪耀智慧的光华。今天,我们精选12首涉及惜时的经典诗作,一同品读时光在笔墨间的流转与沉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1.《短歌行》(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对着美酒放声高歌,人生岁月能有多少?就像清晨的露水,逝去的日子实在太多。

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思却难以忘却。用什么排解忧愁?只有美酒相伴。

那穿着青衿的学子,是我深深牵挂的人。只因你们的缘故,我沉思低吟至今。

小鹿在原野上呦呦鸣叫,啃食着青青的艾蒿。若有贤才光临,我必奏乐设宴款待。

皎洁的明月高悬,何时才能揽入怀中?忧愁从心底涌起,绵绵不绝难以平息。

贤才们跨越田野远道而来,屈尊问候令我感激。久别重逢畅叙旧情,往日的情谊铭记于心。

月光皎洁星光稀疏,乌鸦向南飞去。绕着树木盘旋三圈,不知哪根树枝可以栖息?

高山从不嫌巍峨,大海从不嫌深邃。我要像周公那样殷勤待贤,让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以“对酒当歌”起兴,将人生比作“朝露”,开篇便将时光的短暂写得苍凉悲壮。曹操的“惜时”从非个人悲叹,而是与“周公吐哺”的壮志相融——“去日苦多”的紧迫感,最终化为求贤建功的豪情。全诗气吞山河,情感跌宕,将个人命运与天下抱负熔铸于时光感慨中,艺术张力与思想深度冠绝古今。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园中的葵菜郁郁葱葱,晨露等待着阳光晒干。

春天的阳光普施恩惠,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到来,花叶枯黄衰败凋零。

百川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何时才能重新向西返回?

年少时不努力奋斗,到老来只能白白地悔恨悲伤。

以“园中葵”起兴,从春露晶莹写到秋叶凋零,再以“百川归海不复西”喻时光不可逆,层层递进,将抽象时光化为具象自然。末句“少壮不努力”如警钟长鸣,却因前文比兴铺垫而不显生硬。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比兴手法浑然天成,让“惜时”如自然法则般无可辩驳。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3.《杂诗》(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美好的青春岁月一旦过去,就不会再重来;一天之中,不会有第二个清晨。

应当趁此时机努力奋进,时光岁月从不等待任何人。

二十字如金石铿锵,无半句修饰,却字字千钧。“盛年不重来”否定时光倒流的幻想,“岁月不待人”点出时光无情。陶渊明将对时光的敬畏化为“及时勉励”的行动自觉,极简语言承载极重哲思,以少胜多,尽显洗练之美。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4.《谒山》(唐・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自古以来,就没有能系住太阳的长绳,流水一去不返、白云聚散无常,这种遗憾难以承受。

想要向麻姑买下那片沧海(妄图留住时光),却只见一杯春露,冰冷如霜。

以奇思写时光——“系日乏长绳”道尽人力难挽的无奈,“买沧海”的幻想更显对掌控时光的渴望,终以 “春露冷如冰” 的幻灭作结。浪漫想象中藏着深沉怅惘,将“惜时”从劝诫升华为对生命有限性的哲学叩问,意象跳跃却意脉连贯,尽显朦胧之美。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5.《劝学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年少的时光容易逝去,学问却难以速成,每一寸光阴都不可轻视。

还未从池塘春草的梦境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叶已传来秋天的声响。

“未觉春草梦,已闻梧叶秋”堪称神笔——以春草未醒、秋叶已落的迅捷,写时光在恍惚中流逝的惊心。“不可轻”三字凝重,将“惜时”与“治学”相融,既有对时光的敬畏,也有对“学难成”的清醒,意象鲜活,于平实中见警策。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金缕衣》(唐・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劝你不要吝惜华美的金缕衣,劝你要珍惜青春年少的时光。

鲜花盛开时能折就该折取,不要等到花谢后,只能空折光秃秃的枝头。

以“金缕衣”与“少年时”对比,轻重立判;再以“折花”喻把握时机,将“惜时”化为具体行动的劝诫。“直须折”的果决与“空折枝”的怅然形成张力,语言通俗却意蕴悠长,比喻鲜活,余味无穷。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7.《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已深,每一寸光阴都像一寸黄金般珍贵。

若不是道人前来逗笑打扰,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思想精髓。

“一寸光阴一寸金”以朴素比喻道尽时光珍贵,而“读书不觉春深”的专注,更显时光在投入中流逝的悄然。将“惜时”与“治学”相融,不写焦虑,反写沉浸,平淡中见真挚,如春风拂面。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8.《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更的灯火、五更的鸡鸣时分,正是男子读书的好时候。

年少时不知早早勤奋学习,到老来满头白发,才后悔读书太迟。

“三更灯火五更鸡”勾勒刻苦攻读的剪影,后两句以“黑发”与“白首”对比,将“惜时”与“悔恨”直接挂钩。语言如警句,无修饰却字字扎心,让人体会时光不可逆的残酷,成为历代学子的座右铭。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9.《明日歌》(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天又有明天,明天是何等的多。

如果一生都等待明天,那么所有事情都会白白耽误。

世人都被“明天”所拖累,春去秋来,不知不觉衰老将至。

早晨看江水向东奔流,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

一百年的明天能有多少呢?请听我唱这首《明日歌》。

七次重复“明日”,如当头棒喝,直击拖延的惰性。“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以日常景象写时光流逝,让“待明日” 的虚妄与“老将至”的现实形成尖锐对比,语言通俗如白话,却振聋发聩。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10.《春宵》(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春天的夜晚,每一刻都价值千金,花儿散发着清香,月亮在云层中忽明忽暗。

歌楼上传来细细的乐声,秋千所在的院落,夜色已深。

“春宵一刻值千金”以黄金喻时光,写尽春夜的珍贵。后两句以“声细细”“夜沉沉”的静谧烘托,让“千金”的比喻不止于夸张,更显时光与美好场景交织的短暂。全诗不见“惜”字,却在清美意境中藏着对转瞬即逝的温柔珍视,于婉约中见深情。

能得几多时少年,却疑圆处减婵娟

11.《偶成》(宋・朱熹)

昨夜圆非今夜圆,一年十二度圆月,

能得几多时少年,却疑圆处减婵娟。

昨夜的圆月不同于今夜的圆月,一年中虽有十二次月圆,

可人生能有多少少年时光?总怀疑在月亮圆满的地方,月色也悄悄减去了几分柔美。

借月亮圆缺往复,反衬少年时光的不可复返。“却疑圆处减婵娟”一句尤妙——将对青春流逝的怅惘藏于对月色的细腻感知中,不直言“惜时”,却让人体会到时光在循环中悄然磨损的怅然。笔触纤细,情致婉约。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12.《题弟侄书堂》(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为何处境困窘,道却能坚守不穷?战乱之时,仍能保持与太平岁月相同的心境。

家乡虽在战乱之地,弟侄却常修习礼乐之风。

窗外竹影摇曳,映照在书案上;野外泉水声,传入砚池之中。

少年时的辛苦是关乎终身的大事,不要在光阴中懈怠一分一毫的努力。

诗中以战乱背景下弟侄坚守学业的场景为引,后两句直抒胸臆,点出少年时光的耕耘关乎终身,劝诫不可在光阴中懈怠。语言质朴如话,却以“惰寸功”的细节,将“惜时”与“立业”紧密相连,于平实中见恳切,虽艺术手法稍简,却因真挚的劝勉而具感染力。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