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派科技,摸着吉利华为过河
发布时间:2025-08-12 09:02 浏览量:1
「效率和聚焦是成立奕派科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文丨智驾网 零酱
编辑丨雨来
在心理学和行为学中,有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21天效应」。
指的是人们人们通常需要大约21天的时间来适应一个新的行为或理念,使其逐渐成为习惯。
那打造一个新企业需要多久呢,东风集团给出的回答是36天。
01.
36天缔造新企业
6月初,在行业众人都认为东风与长安的合并即将进入收尾阶段时,东风突然公告「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
同日,兵器装备集团发布公告显示将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
两家央企汽车品牌的重组以长安的独立告终。
在另一个故事中,长安迅速启动包括子公司更名等动作,并在7月29日正式挂牌成为独立央企「中国长安」。
而东风集团在重组停摆后,也迅速调整组织布局,在6月26日闪电宣布,将风神、纳米、奕派三大品牌全链条纳入新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
这一动作同样令行业惊讶,而新任总经理汪俊君,也仅比大众早知道一点点。
在发布会后的交流环节,汪俊君对媒体透露:
「记得在正式履职前一天,我正在岚图发布会现场进行彩排,当时手机一直来电话,但为了彩排质量我没有接。后来回过去,才得知要我第二天早上7点开会部署工作,而那一天,我就已经进入到了新的工作角色中。」
汪说的岚图发布会,大概率指的是6月24日的岚图FREE+预售发布会。
在这场CTO缺席的发布会两天后,清华大学动力工程专业出身的汪俊君,成为东风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A类正职高管。
汪俊君的履历在东风体系内堪称拔尖:27岁执掌动力总成设计室,他带队突破外资垄断研发出马赫发动机;35岁升任研发总院副院长,推动混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1.07%;调任岚图CTO后,又推动800V高压平台与高阶智驾技术落地。这条纯粹的技术路线,在长期由营销和制造「老东风」把控的高管体系中极为罕见。
汪俊君出任新公司总经理,正代表着东风从「重营销」到「讲技术」的转型之举。
在36天后的战略发布会现场,以汪俊君为代表的、6天完成的核心职能团队正式发布了东风奕派科技的「未来之翼」战略计划,以「技术之翼」、「品牌之翼」、「产品之翼」、「海外之翼」四大战略:
技术战略:基于「量子架构」、「马赫动力」、「天元智舱」、「天元智驾」「造型美学」、「感知品质」六大技术底座。同时,提供一体化压铸、固态电池、超充、底盘等技术或产品。
品牌战略:「奕派向上、风神向新」——东风奕派科技将依托「双品牌、多品系」战略布局,打造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
产品战略:东风奕派品牌,将推出主流科技系列和智能精品系列;东风风神品牌,将专注全球节能车市场,深耕家庭市场。
海外战略:到2027年,海外车型将达到30多款,包含燃油、混动、纯电等多种动力形式,覆盖A0级到C级。到2027年,全球网点数量将超2000家。
基于上述战略,东风体系对奕派科技寄予厚望。
在活动现场,东风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表示:
「东风奕派科技是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主力军,东风汽车将以深厚的央企优势,支持东风奕派科技创新突破、跨越发展,成为用户型、科技型企业的典范。」
02.
摸着吉利过河
在新公司「奕派科技」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将整合风神、纳米、奕派三大品牌的产销链条,将来自不同业务板块的5000多名员工真正凝聚成一个整体。
这对于旗下拥有13个品牌的东风乘用车来说,是当务之急。
从东风汽车官网可以发现,在乘用车阵营中,东风体系拥有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英菲尼迪五大合资品牌以及合资车企里发展出来的自主品牌东风日产启辰和示界;
在自主乘用车领域,相对老牌的有东风风神、东风风行,此外还有面向新能源时代打造的猛士、岚图、以及同样诞生于2023年东风奕派和东风纳米。
其中,东风风行品牌归属于东风柳汽,而东风柳汽的第二大股东是广西柳州市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起来有些难度。
而猛士定位「豪华电动越野文化领先者」,岚图定位「源自东风汽车的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一个主打个性化和硬派越野风格,一个面向主流市场承担冲击高端的任务,二者的角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不可或缺。
剩下的三个品牌,分别是风神、纳米、奕派,正是本次战略发布会的主角。
在8月1日的发布会后,东风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俊表示:
「(奕派、纳米)这两个品牌在定位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奕派主打15万-25万元市场区间,纳米则聚焦6万-10万元区间。整合后,我们将形成更完整的产品矩阵,覆盖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我们将开放跨品牌授权,让优质经销商从原来只能销售两款车型,扩展到可以销售四款车型,这将显著提升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从上述发言可以发现,未来纳米和奕派将整合部分销售渠道,纳米将融入奕派品牌,或将成为其精品小车产品线。
而作为原本的燃油品牌,东风风神也在近年启动进行智能化和电气化转型,这可以从「跃迁行动」说起。
自2023年开始,东风汽车聚焦新能源转型,两年来,东风汽车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取得诸多重大突破,先后推出了量子架构、马赫动力、天元智能等技术品牌,相继应用于风神、纳米、奕派之上。
尽管三个品牌彼此之间的产品形态各异,但都面向家庭用户,涵盖的价位区间也都较为接近。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制造,也都能产生协同效应。
选择此时整合三大品牌,这让「奕派科技」并非看上去被动地仓促上马,而更像是改革完成后的官宣。
在汪俊君设计的品牌计划中,他给旗下的两个品牌设计了不同的产品定位:「奕派向上、风神向新」。
奕派向上:将东风纳米融入东风奕派实现品牌聚力,并携手华为开发高端智能产品系列,进军中高端市场。
风神向新,将东风风神打造为「智慧家享汽车品牌」,以拥抱「智享生活新家庭」的全新定位,让中国智造服务全球用户。
未来,东风奕派科技将依托「双品牌、多品系」战略布局,面向更广泛的全球用户,打造科技领先的品牌形象。
这套双品牌的战略眼熟吗?
今年2月14日,吉利汽车和极氪智能科技宣布:极氪正式完成对领克的股权交割,正式定名为极氪科技集团。
当时极氪科技集团CEO安聪慧解释道:
「双品牌战略更加清晰,优势互补,技术平台化、规模化,渠道能力互补,两个品牌进一步协同。」
安聪慧总结了一下,就是「极氪向上,领克向宽」。
除了双品牌战略外,奕派「偷师」吉利的举措,还不止如此。
去年10月,吉利将几何并入银河品牌,开启了吉利体系品牌回归「一个吉利」的脚步。
此后,雷达、LEVC翼真陆续并入银河品牌。
作为拥有星愿、银河E系列、星舰7等多款热销车型的品牌,银河在多品牌合并重组后销量持续攀升,单月销量最高超过十万台,成为吉利体系最高增长点。
回到东风体系,东风在2023年提出的「转型升级三年行动」目标:到2024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主力品牌全新车型100%电动化;到2025年,东风自主乘用车与合资品牌的销量比例达到1:1,各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自主品牌的50%,占自主品牌乘用车的70%。
如今现状显然是不符合预期的,对于东风体系来说,自然渴望获得吉利银河的销量增速。
在产品层面第一招,就是复刻「精品小车合并」路线,将纳米并入奕派。
可以说,在品牌策略上,奕派是摸着吉利过河。
而在体系管理上,汪俊君则直白地表示:
「效率和聚焦是成立奕派科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在他看来,这次东风集团重大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推进机制变革。
过去,奕派、风神、纳米的研产供销服体系分散在不同公司,这种架构本身就会带来信息传递的偏差和决策效率的低下。
三大品牌的很多决策都需要上报集团总部审批,流程较长。
现在新公司成立后,集团给予了奕派科技充分的授权,包括产品决策、商务政策制定、服务方案等多项权限都下放到公司层面,这样的调整,让相关业务能够在本级形成闭环,大大提升了决策效率。以产品决策为例,现在奕派科技可以根据市场反馈自主快速调整产品策略,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层层上报审批。
「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种「飞跃」在吉利和广汽都出现过。
今年三月,广汽董事长冯兴亚在面对媒体时表示,在旗下自主品牌采用统一采购中台后,整体制造成本压缩超过10%。
在吉利体系,经过车型品牌整合后吉利集团还在近期启动了内部智驾公司、团队的整合。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以及旷视旗下的智驾品牌「迈驰智行」,将一同合并进入重庆千里智驾。此次智能驾驶业务涉及内外部5个团队,整合人数规模超过3000人。
除了吉利与广汽外,已经启动赴港IPO的奇瑞也同样在战略整合。
奇瑞集团在7月初内部发文,确认成立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事业部、艾虎事业部(艾瑞泽与瑞虎)、风云事业部、QQ事业部,原星途品牌国内业务事业部组织及职能职责整体纳入奇瑞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多米、小蚂蚁、QQ冰淇淋等小车归属QQ事业部。
此外,奇瑞还成立了营销服务中心,作为中台部门来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协调管理各大品牌,消除内耗,提升效率。除了营销服务中心之外,此前奇瑞还成立了智能化中心,将原本分散的雄狮科技(智能座舱)、大卓智能(智能驾驶)及研发总院相关业务整合为统一的「奇瑞智能化中心」。
很明显,以吉利、广汽、奇瑞和如今的东风奕派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在逐步进入「重组时代」,并且各自开始收获整合的红利。
在合并后的第一个完整月,东风奕派科技7月销量27923辆,同比增长70.9% ,1-7月累计销量134592辆,全年累计同比增长32%。
「目前,这套机制已经初见成效。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更加顺畅,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明显提升。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完善这套体系。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高效协同的现代化企业。」
03.
全面拥抱华为的第三阶段
在发布会中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消息是,奕派品牌将与华为共同打造全新智能精品产品线。
双方将从产品开发、营销、到生态的深度合作,新一代的乾崑智驾ADS 4和鸿蒙座舱5领先一代的技术,都将应用于东风奕派科技和华为的合作产品中,并不断升级迭代。
这代表着除了合资品牌和东风风行外,东风系所有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奕派、东风猛士、东风岚图」均全面拥抱华为。
东风与华为合作的最终目标非常明确:为用户打造集东风机械工艺与华为智能科技于一体的优质产品。
「我们希望在保证车辆好开、安全、舒适的基础上,融入华为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持续提升用户的出行体验。这也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奕派的高管看来,东风与华为的合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与岚图品牌展开产品合作;第二阶段是推进猛士817项目。
在这两个阶段的合作中,东风56年的造车积淀与华为在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形成了完美互补。东风在机械制造和数字化方面的专业能力,结合华为在智能驾驶和ICT领域的技术实力,已经在岚图和猛士产品上取得了显著的市场成功。
今年1-7月,岚图汽车累计销量达68263辆,同比增长88%。其中,岚图梦想家继6月稳定新能源MPV月销冠后,7月第四周获得新能源MPV周销量冠军。
与华为合作的东风猛士M817,预售1小时获得9713个订单。
与奕派的合作顺势而来。
在今年1月,东风奕派与华为签署了智能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到了5月,东风集团也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到奕派项目,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企划与项目管理部副总经理张雁军透露:
「去年6月华为主动找到我们,提议开展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据透露,奕派与华为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更深入的阶段。内部将这个项目命名为「DH项目」,其中D代表东风,H代表华为。
这个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四个联合」:联合定义、联合开发、联合共创、联合营销——双方采用全生命周期的深度融合,甚至共同办公,真正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协作。
张雁军毫不回避与华为合作的益处:
「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企业,在用户洞察、2C思维、产品开发流程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这些经验对东风的整车制造业务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我们选择更深入合作模式的重要原因。」
双方合作后,奕派将华为的IPMS(集成产品营销和销售)体系植入整个运作链条上,把研发、营销、制造结合起来进行协同决策,让华为的用户思维来指导和定义产品。
目前,「DH项目」首款车型定位高端智能全尺寸SUV,将于2026年上市,之后每半年会推出一款新产品。
从品牌布局上看,东风体系大部分自主品牌均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这可以算是所有「拥华」集团中,姿态最为彻底的一个,包括华为「五界」。
谈到如何达成如此深层次合作的原因,张雁军对媒体分享:
首先是在能力赋能方面更为深入,
其次是我们建立了相互挑战、共同进步的工作机制。在造型设计等关键环节,双方团队都会坦诚交流、互相促进,只为打造更出色的产品。
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围绕用户利益这个共同目标,形成了更紧密的战略协同。
这种合作模式代表着东风与华为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新探索,也标志着双方合作关系的又一次重要升级。
04.
奕派+风神,每年保证2款以上新品
发布会现场、2026款纳米01,纳米06,东风奕派eπ007+,eπ007首款官方定制化车型闪现01,以及8月正式上市的两款重磅车型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全新车型东风风神 L8同场亮相。
作为东风奕派科技首款全新战略车型——风神L8现场开启全球首秀。
作为一款大五座SUV,风神L8依托东风马赫混动技术实现纯电续航248公里,综合续航2245公里,综合油耗2.4L每百公里,综合功率265KW,
风神L8还在舒适座椅、娱乐配置方面,配备了“舒适大沙发+前排通风加热+主驾按摩+二排宽享空间+后排娱乐大屏”等。跟市面上的热门新能源车配置看齐。
后续,东风风神将基于燃油与插混技术推出覆盖五座到七座的多款车型。同时,巩固运营市场(如网约车、出租车等),对在售车型全面换代。
另外,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六座版也正式上市,凭借「舒心品质、舒心科技、舒心驾控、舒心守护」四大维度全面升级,奕派科技计划将eπ008从月销三四千辆,逐步提升至月销万辆的水平。
接下来,东风奕派和风神品牌的在售车型,到2028年都将达到10款,每年保证2款以上的新产品投放。另外,风神此外,还将面向无人驾驶市场,推出L4级Robotaxi。
同时,东风风神也将成为东风公司海外市场发展的主力,到2027年,东风奕派科技的产品将达到30多款,覆盖左舵/右舵市场,A0级至C级产品。同时,会参考国内门店的标准对海外门店进行流程再造,提升效率,到2027年增加网点数量到2000家以上。
合并后的奕派科技,将从此进入全新的发展节奏。
写在最后:
在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谭本宏表示:
「我们不会回归一个长安汽车,因为三个子品牌从成立伊始,已在组织架构、制造、物流、采购等多维度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目前,三个子品牌各自的定位和目标客群都很清晰,能对长安产生差异化影响和价值。」
曾经几乎要完成合并的两家央企,最终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全新品牌,奕派科技一边拥抱华为,一边学习吉利奇瑞。这两家都在过去一段时间为中国汽车市场贡献了各自的销售神话。
不得不说,奕派选了两位十分靠谱的的参考对象,后续具体怎么走,就要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