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红领巾讲解员用“童声”讲述家乡的温度与深度
发布时间:2025-08-12 17:47 浏览量:2
这个夏天,邢台的博物馆里、纪念馆中、古城街巷间、实践基地内,活跃着一群佩戴红领巾的小小身影。他们是“红领巾讲解员”,用稚嫩却清亮的童声,将3500年邢襄文明的厚重、红色岁月的峥嵘与生态蝶变的鲜活,化作一个个“冒热气”的故事。当童真与历史相遇,当热爱与责任同行,这些泉城少年不仅收获了成长,更用行动书写着对家乡最质朴的告白。
团市委
团市委联合邢台市博物馆、抗大陈列馆、郭守敬纪念馆、清风楼、好南关等文化地标,通过社会招募,为60余名少先队员搭建暑期实践平台。经过专业培训的小讲解员们,以稚嫩而清亮的声音,讲解邢襄大地的历史文化,让千年文明焕发青春光彩,服务游客近千名。
在郭守敬纪念馆,他们凝视着元代科学巨匠郭守敬的20多项发明,将浑仪的精密、历法的智慧融入生动讲解,让古代科技的光芒照亮更多心灵;走进邢台市博物馆,他们沿着“邢襄史迹”展厅,指尖拂过商周青铜器的纹饰,细述邢白瓷的釉色传奇,把3500年文明脉络梳理成动人篇章。红领巾讲解员们穿梭在清风楼的飞檐下、好南关的古巷里,唤醒老街区的商业记忆;在“天宁寺”前,为游客细解建筑巧思。
从科技之光到文明印记,从建筑智慧到家国情怀,“红领巾讲解员”以赤诚之心串联起邢台的过去与现在,让家乡的历史写下青春的注脚,更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信都区
团信都区委积极开展“探寻何以为邢 争当家乡代言人”红领巾讲解员系列活动。截至目前,金华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南大郭小学、浆水镇中心学校等多所学校组织102名优秀“红领巾讲解员”开展35场次,走进博物馆、社区、校外实践基地等分享自己知晓的邢台故事、家乡新貌,质朴的语言中饱含着对家乡的深情。在孩子们的精彩讲解下,邢襄大地的画卷徐徐展开:从“祖乙迁邢”的辉煌历史,到人人可及的百泉奔涌之美,展现着“厚朴善美 勤奋自强”城市精神的温暖陪伴。孩子们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太行泉城、美丽邢台”的动人图景。
沙河市
团沙河市委联合沙河市教育局组织少先队员走进当地玻璃企业,沉浸式开展“何以为邢”主题讲解。“红领巾讲解员”先后探访沙河市鸿昇玻璃产业园区、金宏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河北冀中新材料有限公司,解读“何以为邢”的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了解传统玻璃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成果,从太行风骨中体会敢于啃下环保硬骨头、实现转型破茧的魄力,从山水情怀中领略绿色工厂与光伏治污共生的和谐,从开放胸怀中见证玻璃产品走向全球的广阔格局。
隆尧县
团隆尧县委组织20余名隆尧县实验小学少先队员走进隆尧县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经专业讲解员培训后,化身“红领巾讲解员”,利用课余时间熟悉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反复练习讲解词,在展厅为参观者生动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地方发展历程。“通过讲解,我更懂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少先队员孟湘说。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截至目前,隆尧县“红领巾讲解员”累计服务参观者500余人次。
任泽区
任泽区冀南革命纪念馆开展“传承爱国志 童声忆初心”——红领巾讲解员暑期实践活动,红领巾讲解员穿梭于展厅之间,用生动的语言向参观师生讲述冀南革命历史。他们以童声为媒,以实践为桥,用行动诠释新时代少先队员的责任与担当。“红领巾讲解员”暑期实践活动是冀南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纪念馆将通过扩大青少年讲解员队伍、编写适合学生的红色故事教材、推动培训课程进校园等方式,让爱国主义教育从展厅延伸至课堂,引导青少年从“聆听者”转变为“讲述者”和“传承者”,使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焕发持久生命力。
柏乡县
柏乡县牡丹社区培养出百余名“红领巾讲解员”讲述邢台故事。他们以《何以为邢》队课为讲解任务,讲述了邢台作为五朝古都的辉煌历史,到如今这座生态宜居城市的崭新面貌;讲述柏乡汉牡丹“忠君救主”的传奇故事,让少先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家乡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柏乡县槐阳北社区以“七彩假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童心向党 爱我中华”党史主题红领巾讲解员培训活动,特邀社区“五老”志愿者、党员、退役军人担任辅导员为辖区内红领巾讲解员进行培训,在少先队员们心中播撒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
襄都区
团襄都区委通过“部署引导、学校落实、实践成长”的路径,让“红领巾讲解员”在活动中收获成长。号召领航聚方向,明确以“万名学子游邢襄”研学路线为实践阵地,强调安全规范与实践要求,为活动开展锚定方向。校社联动促落实,各学校积极结合本校资源组织实践,少先队员主动查资料、备讲解,用童声讲述邢台历史,家乡文化等内容,让实践落地见效。作为文化“小使者”,队员们在讲解中深化家乡情感,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的担当。
巨鹿县
团巨鹿县委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在县博物馆为返家乡大学生们开展家乡文化讲解。展厅内,“红领巾讲解员”站姿笔挺,从巨鹿历史变迁的关键节点,到本土名人事迹的动人细节,再到独特魅力的民俗文化,巧妙将史料转化为鲜活的故事,尘封文物仿佛被这股朝气“唤醒”,静静“听着”小讲解员们诉说着属于巨鹿的过往。这场由“小使者”主导的讲解,像一条温暖的纽带,牵着返乡学子们走进家乡文化深处,既为少先队员搭建了锻炼能力、服务社会的成长平台,也拉近了返乡学子与故土文化的心灵距离。
平乡县
团平乡县委结合本地特色和资源禀赋,组织少先队员们到县科技馆、县劳动公园、县文化之家等地,讲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时代精神,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何以为邢”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少先队员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文化自信。有的队员从邢台3500年的建城史入手,追溯“邢”之名的由来,讲述商周古都、邢侯治水的辉煌过往;有的结合抗大精神、李保国教授扎根太行等近现代故事,阐释邢台人坚韧不拔的品格;还有的通过非遗项目“梅花拳”等文化符号,展现传统技艺的薪火相传。少先队员们辅以实地讲解、情景演绎等形式,让历史文化“活”了起来。
南宫市
团南宫市委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在129师东进纵队驻地旧址,为近30名返家乡大学生进行讲解。红领巾讲解员薛广昊以稚嫩却饱含深情的声音,带领大家回溯东进纵队的光辉征程,在历史遗迹中探寻红色根脉,让东进纵队的革命精神在青春岁月里熠熠生辉。旧址内,古朴陈设如无声的历史证人,狭小房间里的硬板床、斑驳的桌椅和昏暗的煤油灯,勾勒出先辈们“艰苦朴素干革命”的生活场景,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年代的艰辛与不易。研学尾声,红领巾讲解员与返家乡大学生们在革命树下宣誓,展现着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坚定决心。此次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将东进纵队历史与实景体验深度融合,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让东进纵队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播下传承与奋进的种子。
临西县
团临西县委精心组织“红领巾讲解员”走进家乡的文化场馆,化身“家乡代言人”,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将临西县的历史故事、风土人情、发展新貌娓娓道来,如同一颗颗闪耀的火种,在讲解员岗位上点燃了属于少先队员的光荣与担当。少先队员在讲解过程中深入探寻家乡的底蕴,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收获了自信。团临西县委也将持续强化实践育人,为青少年搭建起接触社会、服务家乡、锻炼自我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