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陪跑”终局,印尼阵风交付实锤!埃及军购突然大变脸
发布时间:2025-08-13 00:22 浏览量:2
8月,东南亚与中东军购市场上,一场关于“阵风”战斗机和歼10C的风暴引发全球关注。印尼首架“阵风-B”正式下线,埃及则突然调整采购方向。权威机构FlightGlobal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印尼战机采购金额跃居亚洲第三,仅次于印度与日本。埃及军费占GDP比重持续下滑,采购策略急剧调整。两国的举动,正影响着全球军贸格局的走向。
2025年7月底,法国达索公司波尔多工厂内,印度尼西亚T-0301号“阵风-B”双座战斗机静静伫立。印尼空军代表团、飞行员和技术人员集体合影的画面,瞬间传遍全球各大防务网站。这不是一架普通的新机下线,而是印尼十年军机采购博弈的高潮。
这架战机的出现,意味着多方传闻的尘埃落定。就在两个月前,印尼国防部副部长公开评价中国歼10C“性价比高”,甚至一度传出印尼可能从中国引进42架二手歼10,同时恢复与俄罗斯的苏35采购谈判。印尼还主动放风,正在“重新审查”与法国的“阵风”合同。
但法国达索公司如期交付的T-0301,却让这一切流言不攻自破。事实上,2022年2月,印尼就已与法国签署了42架“阵风”战机的采购协议。首批6架,第二批18架,第三批18架,合同金额超过80亿美元。业内普遍认为,印尼放出的歼10、苏35采购舆论,实为与法国谈判压价、争取更多工业补偿的筹码。
小道消息满天飞的背后,是印尼空军现代化的巨大焦虑。根据IDSA(印度尼西亚战略与防务分析研究所)数据,目前印尼现役战机不到50架,F-16和苏-27机龄普遍超过20年,维护成本高企,零部件长期短缺,战备率不足40%。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近年纷纷引进先进战机,区域空中力量对比持续拉大。
正因如此,印尼的采购目标极为明确:用“阵风”F4构建全新作战体系。新一代“阵风”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先进电子战系统和“流星”超视距导弹,具备极强的远程打击和海上防卫能力。印尼还与法国洽谈“鲉鱼”级AIP潜艇、凯撒155毫米榴弹炮等装备,要求技术转让,推动本土防务工业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8月,印尼不仅未放弃“阵风”,还额外追加了18架订单,计划总采购数量提升至66架。印尼代表团4名飞行员、12名技术员已赴法国接受为期一年的全面培训,首批战机预计2026年初交付。印尼空军或将在3年内实现从“拼凑式”向“体系化”转型。
2025年5月,印巴边境的空战再次将亚洲空军技术拉入国际聚光灯。印度空军3架“阵风”被巴基斯坦击落,歼10C与霹雳15导弹的表现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印尼高层立即“顺水推舟”,大肆宣传歼10C“实战优异”,并高调宣布对采购中国二手歼10、恢复苏35采购展开评估。
不少防务分析人士指出,这种表态更像是“以退为进”的谈判策略。2024年以来,印尼与法国合作日益紧密,除战机订单外,还在潜艇、榴弹炮、雷达等领域寻求深度协作。印尼的真实考量,是利用中俄装备作为议价工具,迫使法国在价格、交付、技术转让等方面做出更多实质性让步。
实际采购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2023年8月,印尼与美国波音签署24架F-15EX Block II合同,总价约40亿美元。2025年7月,印尼与土耳其签署48架KAAN五代机采购协议,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业内专家分析,印尼空军未来主力将由“阵风”、F-15EX与KAAN三大平台构成,采购规模超过110架,彻底终结了外界关于歼10C、苏35的猜测。
印尼多线采购的背后,是对南海、马六甲海峡领空安全的深度忧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显示,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海上贸易途经马六甲,印尼若无体系化高端空军,区域威慑能力将难以为继。正因此,印尼宁可付出高昂成本,也要摆脱对俄装备依赖,主动向西方靠拢。
反观歼10C和苏35,在印尼的招标博弈中始终只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印尼国防部在2025年6月5日的声明中,虽高度评价歼10C“技术成熟、价格合理”,但并未启动正式采购流程。后续印尼空军内部报告甚至直接指出,采购歼10C或苏35将导致维护体系和后勤保障极度复杂,不利于战备效率。
与印尼的“虚晃一枪”不同,埃及军购路线的变化则有着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2025年8月9日,阿拉伯防务网站爆出重磅消息:埃及正放弃原计划优先采购的中国歼10C,转而大举引进中国WJ-700“猎鹰”无人机。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中东防务圈热议。
埃及空军近年来多元化采购路线鲜明。公开数据显示,埃及现役218架F-16、54架“阵风”、部分幻影2000与幻影5,以及自俄引进的米格-29M与S-300防空系统。2018年,埃及与俄罗斯签署24架苏-35SE采购合同,但因美国“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施压,被迫终止,甚至支付高额违约金。
歼10C原本被埃及视为“性价比之选”,但多重现实压力令其最终出局。首先,40架歼10C及配套体系采购费用高达80亿美元,远超埃及每年45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其次,埃及高度依赖美欧武器体系,贸然采购中俄装备,势必遭遇美国制裁,甚至面临F-16、阵风等主力机型零部件和维护体系被断供的风险。
更为棘手的是,埃及空军已经装备美、法、俄三系主力战机,若再引进歼10C,后勤与作战体系将进一步碎片化,综合运维成本急剧上升。埃及最终选择转向无人机采购,兼顾成本与体系兼容性,既规避了政治雷区,又强化了本土防空和侦察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埃及在无人机领域的布局同样不容小觑。2025年,埃及已批量采购中国WJ-700、翼龙-2等系列察打一体无人机,部分已实现本地组装生产。埃及军方高层在最新声明中强调,未来空军发展将以“体系整合、成本可控”为原则,逐步减少对高端有人战斗机的依赖。
印尼阵风下线、埃及采购转向事件的背后,是全球军贸市场新的分化趋势正悄然展开。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DSCA)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军机市场规模将首次突破1500亿美元,中国、法国、美国三强格局日益稳固。而新兴市场国家的采购逻辑,正从“追求技术数量”转向“体系效能优先”。
在东南亚,印尼的全线西向采购,已对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形成强烈示范效应。菲律宾空军近期宣布,将在2026年前完成F-16 Block 70与阵风的联合招标,马来西亚则公开表示考虑引进阵风或F/A-18E/F以替换老旧机型。业内人士分析,未来三年,东南亚高端战机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俄罗斯装备的份额或持续萎缩。
中东市场同样变数丛生。沙特、阿联酋等国近年来加大对美法装备采购力度,同时在无人机、电子战等领域积极引进中国产品。埃及的“弃歼转无”路线,或许只是更大规模体系变革的前奏。2025年6月,沙特与欧洲空客签署新一代“台风”战机联合研发协议,阿联酋公开披露与以色列展开反无人机作战技术交流。
值得追问的是,俄罗斯与中国的传统出口市场正面临巨大压力。俄乌冲突持续消耗俄罗斯的生产能力,导致新一代Su-57、MiG-35等机型交付周期不断延后。中国装备虽然性价比突出,但在售后体系、技术转让、政治因素等多重门槛下,难以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国与法国则依托全球供应链、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体系支持能力,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资料:印尼花81亿买“阵风”战机
2025-05-16 21:21·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