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帮”到底动了谁的奶酪?

发布时间:2025-08-15 11:37  浏览量:1

“郑州帮”这个话题很有意思, 先是不断发酵的“小红书郑州帮”,之后是“电商郑州帮”,现在又出来个“抖音郑州帮”,还有不断大火的“短剧郑州帮”。

似乎“郑州帮”已经横扫整个互联网,掌握了新时代的舆论强权。

但事实上呢?

从新榜的文章,再到南方周末的《郑州帮:你爱刷的笔记里,可能藏着它的“密码”》,然后是一大票互联网媒体,包括大量官方新媒体账号的跟进,形成了泼天舆论攻势。

“小红书郑州帮”是近年来在中国电商圈崛起的一个特殊群体,指聚集在郑州的一批草根电商团队和公司,通过工业化、流水线式的内容生产和算法操控,在小红书平台批量制造爆款笔记,实现低成本引流和高额变现。

他们的核心打法,主要采用"以量取胜"的路径,大规模招聘小红书编辑,每天批量复制爆款内容,生产出海量笔记。他们的内容主要依靠素人账号广泛投放,靠自然流量跑出爆款,然后引流至站外的淘宝天猫平台成交。这种方式绕开小红书官方,不付费、不投流,纯靠免费流量,被业内称为"水下笔记"。

郑州帮的内容生产模式高度工业化,有非常标准化的流程:他们把内容生产拆解为最小操作单元,建立了各种词库和模板库(如开头词库、中间段落库、结尾引导库)。一个熟练的运营一天可以产出10-15篇笔记,修图、洗稿、发帖一条龙完成。
郑州帮常用的内容模板主要有三种:测评帖、种草帖和钓鱼帖。钓鱼帖是郑州帮的特色打法之一,即先用一个账号发帖询问(如"什么黑咖啡被你回购了五次以上"),再用另一个账号在评论区推荐指定产品,同样以素人身份进行。

这些方式和方法被广为传,然后又被深刻批评:你怎么能用平台的漏洞去搞流量、薅羊毛呢?你怎么敢绕过平台机制,不投流,白嫖平台,赚走那么多流量和钱呢?

你怎么敢招那么多人,那么多普通的大学生,简单操作训练就在“高大上”的小红书平台领域,横扫千军呢?

你注意到了吗?

关键词在“免费流量”“堆人力”“白嫖平台”,跟任何违法违纪毫无相干。

也就是说,“郑州帮”赚的钱是辛苦钱,是大学生“民工”的血汗钱,是大家拼脑子琢磨规律的聪明钱。

然而不知道动了谁的奶酪,就被口诛笔伐,现在“郑州帮”成了行业的黑标杆,不仅封账号,还封禁 IP,似乎要让他们万劫不复。

和很多人说这帮人是造假,引导舆论,坑人——我不否认,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做烂产品假货的真该封禁,但如果没有卖烂货,却只是用了“郑州帮”的打法呢?

平台给出来的玩儿法,有人能顺势利导,如果平台认为有问题,那就抓紧时间堵漏洞——这个问题,做互联网运营的人,哪个不是在想办法找平台流量机制的漏洞?

搞抖音、视频号的这样,小红书微博也这样,过去微信、电视购物不都这样吗?

方法是工具,只要不卖烂货,不违法违规,不应该一棍子打死,贴标签就往死里摁。

有没有人想过,这背后有多少人的生计问题?多少企业的生存问题?

而且,好多人放着小红书上成千上万的莆田假鞋、台州假鸟、广东 A 货不管,反倒对苦力运营平台账号赚钱的“郑州大学生”这么挑刺,他们是替谁在说话?

也许是杭州那些互联网新贵们?我听说的是,很多杭州广州深圳的所谓互联网高手,最后都败给了“郑州帮”,规则内打不过就开始耍手段了,一边舆论造势抹黑,一边儿就推动平台拉偏架,这就是“优质营商环境”带来的政策和资源优势吗?

我觉得郑州其实是个非常厉害的互联网大城,只是在舆论上很吃亏,常年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从业者只能打苦工当苦力赚辛苦钱,不能像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新贵一样在资本市场和大老爷们“大秤分金”。

郑州主管部门应该借着这次“郑州帮”的舆论攻势,官方给这些扎根郑州的互联网“小作坊”们正名、背书,只要合理合法合规,就不要屈服。

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行为,让“郑州帮”这个蔚然成势,具有极大经济、就业价值的互联网民营企业们,在这次舆论压力之下,成为众矢之的,遭受破坏性打击。

尤其对于一些平台的胡乱处理,郑州官方应该组织这些企业正确应对,引导成立“郑州帮”的发声、发展渠道,做大做强,干掉那些只会吹牛逼、银样镴枪头的“互联网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