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丝路·融通四海”,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举办

发布时间:2025-08-17 13:45  浏览量:2

8月16日,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近300位出版发行界、科技企业代表及海外出版人,围绕“智汇丝路·融通四海: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出版协同发展”主题进行深入交流研讨。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同时公布。

根据此次交流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并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大与沿线各国家、各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力度,自2013年以来,翻译了3000余种中国经典著作,与50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共建选题库,推出1200余种合作图书,促成1.8万项版权贸易。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纪臣表示,中国出版集团持续推动《习近平扶贫故事》等著作对外译介,为全球治理注入中国智慧;深化经典互译工程,依托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搭建文明对话桥梁;打造数智融合标杆,中华书局“荀子”大语言模型、中图公司“思瓜”科研大语言模型、中译公司“格物”大语言模型等创新项目,助力拓展延伸出版产业链,增强集团融合出版竞争力。

主旨报告环节精彩纷呈。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表示,大湾区立足“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区位优势,以数智创新与区域协同双轮驱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升级。即实施“南粤互译计划”、组建“海丝书香同盟”,推进中外图书版权和图书展会双向合作;实施“广东图书走进海外图书馆计划”和“《少年文摘》焕新计划”,推动粤版图书杂志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强化数智赋能,运用生成式AI、区块链技术,建立可信知识服务平台,开发沉浸式阅读产品。

埃及、阿联酋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获得者艾哈迈德·赛义德表示,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自2011年创立以来,翻译并出版超过700本中阿互译图书,推广几十位中国作家的文学、哲学、少儿作品,与100余家中国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他建议,共建中阿联合数字出版平台;建立翻译与数字化支持基金;创立“一带一路出版与文化学院”,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际传影响力。

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指出,全球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量已从2004年的3.6万篇增长至2024年的48.6万篇。过去20年间,中国在AI论文发表数量和研究贡献排在世界前列,生成式AI专利数量和影响力都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他表示,在当前全球人才交流与科研论文跨国合著备受挑战的背景下,中外出版机构亟须找到交流合作的“安全区”,充分用好数智技术,共同破解发展难题,为人类知识发展贡献力量。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副教授、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表示,出版是文明互鉴的“文化长河”,中国经验的核心在于以创新思维破除跨文化传播壁垒。他结合自身翻译《论语》《黄帝内经》等典籍的实践提出建议。即强化“文化双向理解”机制,通过中外学者合编导读、培养精通目标国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语言转换到文化共鸣的跃升;深化数智技术赋能,善用人工智能翻译、多媒体电子书等工具拓展数字渠道,破解“一带一路”市场覆盖不足的痛点;构建版权保护协同网络,完善跨境维权机制以应对盗版挑战,保障创新源头活力。

交流会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出版周报》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