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大毕业后,他们去哪了?

发布时间:2025-08-17 13:43  浏览量:2

学过国际政治、外交学、经济学的北大博士

毕业后会去做什么?

陈昌煦选择到秦岭巴山,到田间地头

他去直上带头“吆喝”当地特产猕猴桃

从只会品尝猕猴桃

到对不同种类猕猴桃特性及种植技术如数家珍

三年时间电商销售占比翻了三倍

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猕猴桃县长”

他说,正是“无关”专业,成就了“有关”人生

……

这样的故事

就在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倾情策划推出的“我的职场第一课”第四季

10位北大人从未名湖畔出发,向全新未来启航

在科研前沿处勇攀高峰,在雪域高原上守护家园

一起来听他们的“职场第一课”

开启关于选择、坚持、热爱与责任的对话

第一期 魏蓝天、钱浩

技术向善,以终为始,与团队共前行

主讲人简介

魏蓝天,现任北京/湖北浩蓝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202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荣获中国车谷青年创业人才,工信部创新创业人才。

钱浩,现任北京/湖北浩蓝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OO;2024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

精彩速递

智创工业浪潮中,魏蓝天和钱浩携手创业,合心聚力,用AI赋能浇筑实体根基,将“先做人再做事”的初心熔铸于科技报国的征程,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创业者的使命担当。

学长学姐说

创业路上,我们坚守“先做人再做事”的初心,以打造智能物流系统为目标,更深刻体会到寻找价值观契合的“人生合伙人”的重要。

第二期 刘灿

科研无捷径,唯热爱可抵漫长

主讲人简介

刘灿,2014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201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2019-2022通过“博新计划”于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研究员,基金委优青。

精彩速递

从耐挫成长的学习期,到渐入佳境主导课题的博士阶段,再到独当一面的科研教学职场,刘灿始终以坚韧之心突破瓶颈。她怀揣热爱,在科研探索与教书育人中践行理想;更以女性科研工作者柔软而不失坚韧的特质,诠释了坚持如何照亮科研之路、成就属于自己的“灿烂征程”。

学长学姐说

科研给我带来了新的现象和新的认知,这很让我开心,我愿意一探到底。课题开展不顺利是常态,相比“耐得住寂寞”,更要“耐得住挫折”。

第三期 钟治民

思行并重,在基层实干中成长

主讲人简介

钟治民,北京大学哲学系2018届博士毕业生,现任奇台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福州分指挥部指挥长。

精彩速递

作为援疆干部的代表,钟治民在民生事务中丈量民情温度,在多岗位的历练中突破专业边界,也以专业知识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他“向下扎根”的实践历程,诠释了将学术理想熔铸于基层实践的价值追求。

学长学姐说

读书不是为了远离群众,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基层,知与行不是彼此对立的两个维度,而是相互成就的两个方面。

第四期 卢正茂

以卓越医术守护生命,以军人担当报效祖国

主讲人简介

卢正茂,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现任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政副主任。

精彩速递

卢正茂以“医生”与“军人”双重身份践行使命:深耕胃肠外科,致力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探索医学未知;无畏投身抗疫一线,为航天发射、航母远洋及南海岛礁建设提供坚实医疗保障。在无影灯下守护生命,于深海大洋诠释军人担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赤诚。

学长学姐说

无影灯下,是与死神赛跑的专注;深海大洋,是为祖国奔赴的远方。医生与军人,这两种身份,在我身上交汇。

第五期 陈昌煦

把书卷铺进山河,以“无关”专业成就“有关”人生

主讲人简介

陈昌煦,2005年考入元培计划实验班,2018年博士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现任陕西物流集团陕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精彩速递

扎根陕西基层与国企,陈昌煦以实干践行使命:在眉县活化“横渠四句”文化IP,重修书院、推动关学普及,打造“一山一水一圣人”品牌;推进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三年将猕猴桃电商销售占比提升三倍,产值超50亿;调任国企后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推出“统分共配”模式,降本增效助农产品出山。他以跨专业实践诠释“把书卷铺进山河”,用行动证明基层治理需实干筑基,彰显北大人服务国家的担当。

学长学姐说

基层治理,从来不是宏大叙事;一线工作,也从来不是纸上谈兵。无论身处何地、从事何种工作,最终都要靠实干取得成绩、靠实干赢得尊重、靠实干收获进步。

第六期 敖银勇

扎根国防科技,书写青春华章

主讲人简介

敖银勇,201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精彩速递

毕业后,敖银勇投身国家重大科研领域,选择将所学奉献国家最需要的地方。面对全新挑战,他以北大人追求卓越的信念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从科研新人成长为骨干,为国家与时代贡献力量。

学长学姐说

若新时代仍需铸就护国重器,我愿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让个人理想在实现强国梦的征程中绽放光芒,用青春与智慧为祖国筑牢坚不可摧的国防基石。

第七期 仁增卓玛

融小我于大我,架好雪域发展的桥梁

主讲人简介

仁增卓玛,202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西藏拉萨市达孜区经信和商务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精彩速递

怀揣对故土的眷恋,仁增卓玛从大学生村官做起,她用双脚丈量雪域高原,以数字平台赋能地方发展。博士期间深耕家乡田野调查,将“生命传播”理论融入实践,在城乡、民族、传统与现代间架起沟通桥梁,以平凡坚守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担当,让未名湖的智慧之水滋养雪域格桑花。

学长学姐说

只要我们坚守初心,勇于担当,敢于将自我融入进地方变迁的脉络里,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一定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第八期 丁刚

向未知开疆,在科技浪潮中创造无限可能

主讲人简介

丁刚,2023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具身智能(Embodied AI)领域先锋实践者,现任科技初创公司BeingBeyond合伙人,专注“机器人大脑”核心系统研发与认知架构创新。

精彩速递

在毕业抉择中,丁刚毅然拥抱人工智能浪潮,从智源研究院到具身智能创业,以“不被安稳束缚”的信念挑战未知。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他坚定选择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

学长学姐说

职场的路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不同的选择与坚持。重要的,是你做出决定之后,能全身心地去追求那个目标,去经历风雨与挑战,不留遗憾。

第九期 丛治辰

眼光放长远,永远在路上

主讲人简介

丛治辰,2002年至201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

精彩速递

丛治辰老师既是严谨的学者,又是网络出圈“北大C君”。他的“文学中的爱情”课一座难求,用文学的共鸣打破学术与大众的壁垒。在“职场第一课”,丛老师展现了他网络之外的一面,以一位师者的谆谆教导,鼓励大家以长远的目光看待职业的发展,熟练运用大学教育赋予我们应对复杂问题的“底层能力”,在任何岗位“破壁”前行。

学长学姐说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被短期的利益所诱惑,却忽略了长远的成长。从象牙塔到广阔天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我们如何将所学转化为应对未知的力量。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是一次自我定义的起点

从实验室走向车间,从书斋走进田间深海

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于创业路上披荆斩棘

北大人在不同的舞台上书写“第一课”

带来真实的选择、真诚的经验

也带来走过荆棘后的一句句鼓励

这是一堂堂职业启蒙课

更是一场精神动员、一场“热身训练”

此去经年,祝愿每一位离开校园起航新阶段的伙伴

都能从“我的职场第一课”中

汲取力量、勇敢出发、坚定前行

顺利完成人生的“角色切换”

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栏目简介

每一位刚刚步入职场的同学,或多或少都面临这样的心境——告别熟悉的校园,迈向未知的职场,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从象牙塔步入广阔天地,这一步,既令人期待,也让人忐忑。

为帮助毕业生们更好地迎接这一重要转折,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于2022年倾情推出《我的职场第一课》系列活动,邀请来自各行业的优秀校友与嘉宾走进课堂,与北大毕业生面对面,分享他们的职场故事与成长经验。2025年,《我的职场第一课》第四季继续出发,聚焦基层治理、医疗健康、教育科研、创新创业等多个关键领域,邀请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校友嘉宾沉浸式分享,呈现最真实、最前沿的职场洞察,帮助同学们拓展职业发展的多元坐标,实现校园到社会的精彩身份转换。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编辑、截图 | 唐儒雅、徐沈沁怡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郭雅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