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淼山水画
发布时间:2025-06-27 14:56 浏览量:6
石淼,男,哈尔滨市香坊区北方文化艺术学校法人代表,2014年7月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初赛,2014年8月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复赛。
中国山水画在诞生之初,就以“青绿”的面貌示人,可谓是“山水居首,青绿为源” 。青绿山水画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其材料皆取材于自然,是对自然山川“以色貌色”的艺术表达,也是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的生动表现。青绿山水最能够与人们的审美情趣互动共鸣,其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与时代精神相契相映,历经千载,魅力不减。(此藏品为陈先生收藏)
《云山高秋图》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国的图像、人的性情。
《青山烟翠图》
这两幅山水画采用全景式构图,展现雄伟壮美的大山大水,将高远、深远、平远等构图法相结合,巨峰顶天立地,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画面中主峰往往占据重要位置,突出主体,周围配以次峰、山谷、溪流、树木等,形成主次分明、层次丰富的布局,体现出整体的气势与和谐。
运用刚性线条勾勒山石轮廓,以中锋用笔为主,线条刚劲有力、挺拔硬朗,富有骨力,能够表现出北方山石的坚硬质感。
山与水。《墨子·明鬼下》:“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吴 蜀 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皆难卒谋也。” 唐柳宗元《渔翁》诗:“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泛指有山有水的风景。《宋书·谢灵运传》:“出为 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 灵运 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后 陈茂才 云渠 来谈,县西山水之胜,皆远在数十里外,以暑不及游,因同游县东之 松窦 。”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它所呈现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记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
中国山水画情趣美是一幅画里情调和趣味所产生出的美感。对情趣美的追求,始于对姐妹艺术的借鉴。民间艺术、儿童画及农民画的直率、天真、稚拙、自由,给“正襟危坐”的正统的中国山水画以启迪。情趣美包括笔墨的情趣美、造型的情趣美、构图的情趣美。传统山水画中对情趣美的认识不足。就笔墨而言,古人是非常重视笔县的。
画家在作品中融入自身对自然、人生的感悟,使作品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着一种坚韧、宏大的精神内涵,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