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雨后48小时黄金期 阻断蚊虫繁殖链

发布时间:2025-08-08 21:23  浏览量:1

近期多地强降雨频发

雨后积水导致蚊虫密度激增

雨后48小时

正是蚊子从虫卵羽化为成虫的关键周期

这段时间是切断蚊虫繁殖链的黄金窗口

防蚊灭蚊效果远超事后扑杀成蚊

蚊子暴增的背后:被忽视的“小积水”

一场暴雨过后,废弃的饮料瓶盖、花盆底托、空调外机底座,甚至消防栓底座的凹槽处,都可能成为蚊子的“五星级产房”。白纹伊蚊是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的主要传媒介,尤其偏爱这些小型积水。

数据显示,雌蚊饱吸血液后,能在积水中产下200至300粒卵,这些卵遇水后仅需48小时孵化成幼虫,7天后便羽化为新一代成蚊。

“一个被遗忘的塑料瓶盖,一周内可孵化50只蚊子,这是社区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传播的重要隐患。”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指出。

48小时“黄金期”内进行科学防控

雨停后首日,需立即清理"移动产房"。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提醒市民重点处理下面几类积水,能清理的清理,不能清理的翻扣、打孔或填埋。

生活类容器:花盆托盘、废弃桶罐、废弃塑料盒、玻璃瓶、泡沫盒、金属罐、一次性水杯、宠物饮水碗等;

家居隐蔽处:疏通空调外机排水管、检查并清理洗衣机底盘积水等;

社区公共区:旧轮胎、瓦砾、落叶堆、假山水池、闲置水桶、路障反光锥内积水等。

下水道与排水沟:地漏、排水沟、明渠、内涝河段;

其他隐蔽处:井盖钥匙孔、电梯井、树洞、竹管。

“尤其要关注瓶盖、蛋壳等微型积水容器。”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强调,“这些是伊蚊最偏爱的繁殖点。”

雨后48小时内,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地下室集水井、社区下水道),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建议投放长效灭蚊幼剂杀灭幼虫。同时,水生植物需每3-5天换水洗根,把植物根部附着的虫卵冲走。储水容器务必加盖密封。

注意三重长效防护

市疾控中心(市卫监所)表示,48小时行动只是起点,持续防护才能进一步守住防线。

第一重:物理隔绝

安装纱窗纱门,修补破损缝隙;睡眠时使用蚊帐。实验显示,深色衣物对蚊子的吸引力比浅色高30%,外出尽量穿着浅色长袖衣裤。

第二重:化学防护

在蚊虫活跃的清晨和黄昏,可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成分的驱蚊液。相关部门集中灭蚊行动期间,市民可同步使用蚊香、电蚊拍等加强效果,但需避免降雨时盲目喷洒药剂导致污染。

第三重:健康监护

若出现发热、皮疹或关节痛,需警惕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立即就医隔离治疗。

这些误区要避开

误区1:大积水才需清理。

白纹伊蚊能在5毫升水中产卵,相当于一个矿泉水瓶盖的容量。所以即使是瓶盖级积水也要注意清理。

误区2:消杀喷药比清积水更重要。

清积水和成蚊杀灭同样重要,清除一处积水能阻断上百只蚊子的诞生周期。

应先清积水,雨停后第二天再对墙角、楼梯间等地方喷洒杀虫剂。

误区3:盲目雨中对室外喷药。

这会导致药物被稀释,甚至容易污染环境。建议在晴天补喷药物。

来源 | 惠州日报

编排 | 钟敏群

编辑 | 向翊端

责编 | 李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