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末世运偏消——同治皇后阿鲁特氏回忆录(二)
发布时间:2025-08-12 14:17 浏览量:2
我知道自己年纪小,所以什么事都是努力的去做好,做不好的就去东宫那么问。但是我唯独算错了一件事就是忽略了西面那位婆婆。西面那位每次看我的眼神我都很害怕,那样子仿佛是要吃了我,虽然我和夫君过了一段还算甜美的蜜里调油的日子但是还是让西面那位对我横眉立目,经常在我给她请安得时候责骂我,先是责怪我狐媚示人,其实我根本不会那样,我的家族也好家教也好都不可能饶那么的对我的夫君,我只是尽其所能的去对待我的夫君。
夫君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本来不喜欢读书,在我的影响下也能安静的坐上一会了。真不知道西面那位有何不满,她大概是觉得她当年就是因为身份的原因始终低东宫婆婆一头,如今还这样看我的颜色她受不了,她支配的女孩慧妃根本不能让夫君看的上眼,这也能怪我,我只好每次都是认真的道歉,有一次皇上夫君又来我这里过夜,我终于斗胆把我的顾虑和夫君说了,没想到夫君更气不过了。
为了不让我为难,他不再来我这儿了,但也绝不去慧妃那边,结果这一下又惹了马蜂窝,西面那位婆婆觉得是我让皇上这么做的。为的是和她置气,不用说又是一顿责骂。说我鼠肚鸡肠,没有度量,没有身为皇后的责任。我是里外不是人,我做的好也罢,不好也罢,她总能鸡蛋里挑骨头的找茬。我一开始觉得是确实是我不够贤惠,做的不好,我如履薄冰的度过每天,但是还是经常被责骂,我都在想这就是我要过的日子吗?我于大清同治十一年举行大婚正式入主后宫,到今天才刚刚三年不到,但是这三年是我度过的最难熬的日子。
有一次宫里开宴席,在戏台上演京剧,我和皇上奉命陪同两宫太后观戏,但是这戏文中有不少戏词和桥段难登大雅之堂,我背过身去不看。西面那位看戏的时候也不忘四下观察看到我背过身去就问道:“皇后啊,大戏如此好看,为何要背身过去”我只好答:“奴婢自幼得家人指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此段难登大雅之堂,故奴婢才不看”不料西面那位马上沉下脸,阴阳怪气道:“皇后好生高雅啊,倒是哀家冤枉你了,是哀家低俗了。好,不愿意就下去吧,别在这委屈自己,还不快滚”场面立时僵住了。
旁边还有慧妃小声道:“真能装,不知道平时怎么勾搭皇上的,如今在这儿装纯洁”我刚想回话,只看到皇上和东宫慈安太后都给我使眼色,示意我先先去。我知道他们为我好,我只好行了个礼走了。越走越气,在御花园里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哭了一场才算完。有一天皇上和我说:“你受不了西宫我额娘的气,咱们就想个办法给她把圆明园修好让她出去住。”我听后觉得不可思议道:“皇上,当年洋人把圆明园整的那么惨,如今哪有国力啊。
皇上还是不要了吧,奴婢没事的”皇上道:“没关系,我想办法,你别难过了,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有过好日子呢”可是如今皇上已经离开我了。每每想到这里我都不禁泪如雨下。我感觉我和皇上就和当年汉乐府诗集里的孔雀东南飞一样。我为了不让皇上受夹板气,哪怕忍受孤独我也愿意,只是皇上没了我的约束加上误入歧途,导致经常去外面微服出巡结果经常去勾栏瓦舍。染上了不知道哪来的脏病,一开始皇上和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只道有一天皇上开始不舒服起来,大家才开始私下里传开了。我从太监和宫女嘴里也打听出来了。
我衣不解带的照顾起我的夫君,但是心里也多少有点气他,但是毕竟还是我的丈夫,也是因为怕我为难,他才出去的,所以我能理解。
但是就是这样照顾也仍然让慧妃也好,西宫那位也好找到了我的问题。
尤其是西宫那位有一次直接叫我去储秀宫听候责骂。
西宫那位骂着骂着,就走调了,说是就是因为我狐媚造成的,我听不下去了,开始辩解。结果西面那位更是听不下去了,扬言要废了我皇后的位置,结果我顶撞了一句:“我没犯什么错误,凭什么要废我不合礼制。我是从大清门里抬进来的。”这句话如同揭了西面那位的逆鳞,西面那位站起身来,趁我不注意,一个嘴巴直接搧了过来,搧的我脸上出了五个血道子,这五个血道子是她没来得及摘下指甲套。
我知道就这是样子才更坚决让西面那位不会让我做太后的原因。
不会给皇上立后嗣了。也算是我进宫第一次顶撞。现在想来我也丝毫不后悔,人总要有一次发泄,我只是觉得我发泄的晚了。要是我能早点醒悟也许可能我会早早规劝皇上不会这样下去。本来她还要处理我,但是考虑皇上身体已经大不好了,此时更是陷入昏厥,只好罢手了。
这件事没过几天,皇上就叫我去窗前交代了最后的嘱咐,并找来了大学士李鸿藻,让他帮忙草拟遗诏,意思是打算传位给道光皇爷的第一个皇子奕纬郡王的儿子溥伦为后嗣,同时又嘱咐我道:“皇后,朕委屈你了,和我一起过这样的日子,还不如民间百姓。你受苦了,如今朕恐怕要驾崩了,朕希望你能够好好的活着带着我们的希望”
我也痛哭失声起来。越是如此,我越想到了孔雀东南飞的情节,也能看到梁山伯祝英台的结局。虽然他们后来给我加封了所谓嘉顺皇后的封号,但载湉侄子的到来让我这个寡嫂该如何自处,这无疑是逼我。我不用她逼,我不再眷恋这个世界了。我去找我们未来了。皇上等等我吧。。。。希望她不要因此而连累我的家族,我知道她之所以不选择我也是因为我的家族虽然是蒙古旗人但是远远不够,而且我的姥爷身份很尴尬,他是当年的郑亲王端华,是辅政八大臣之一被赐死的政敌。她不可能容忍自己的政敌的后代在她眼里过好日子。
只可惜我再多的清白和自在都随风而逝。和我相比我的那位小姑身份比我好一些,虽然不受重视但总归不用总在她眼前晃悠,我的小姑比我年纪小,在我入宫的同年也选入宫做珣嫔。
这就是我短暂的人生,希望人有来生不再入宫门之内,做一个普通人就好。
天地间,云水连,离愁别恨一线牵。弱女子,莫感叹,空有无限冤和怨。只影相谁怜。鸳鸯晓梦残,有情人双双离人间,长恨一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