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经典洞照古今(703) 天下第一奇书——《庄子》
发布时间:2025-08-12 08:57 浏览量:1
《外篇·骈拇》(1)
我们先看“骈拇”是什么意思。“骈”是并列的意思,“拇”就是拇指,也叫大拇指,即手、脚的大指。那么“骈拇”就是大拇指和相邻的指头长在一起了。那肯定又难看又碍事,必是不好的了。《骈拇》这篇文章中,除了“骈拇”之外,还提到了“枝指”和“附赘悬疣”。“枝指”即手掌脚掌长出的第六指,“附赘悬疣”即附悬于人体的赘瘤。啧啧!以上提到的这些东西都是对人体“不好”的东西,更是人体多余的东西。它们相比于人体自然生成,符合人体自然结构的形体来说,就是“有害”的东西啦!
自然,庄子绝不是在他的文章中探讨这些生理问题的,庄子一定是用比喻的修辞,以小见大给我们讲道理,人类社会中也有“骈拇”“枝指”和“附赘悬疣”一类的东西,对人类社会是“有害”的东西。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看庄子怎么论述这个问题。
原文:
骈拇枝指⑴,出乎性哉⑵!而侈于德。附赘县疣⑷,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⑸哉!而非道德之正⑹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⑺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⑻之用也。
解释:
⑴骈[pián]:骈:并列。拇:手脚的大趾拇。骈拇是说手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了,成了畸形的大趾拇。枝指:旁生的歧指,即手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
⑵性:这里指天生而成,生而有之。
⑶侈:多余。德:得。
⑷附:附着。赘:赘瘤。县[xuán]:同“悬”。疣[yóu]:这里用同“瘤”。
⑸藏[zàng]:同“脏”。
⑹正:中正,这里指千变万化的事态中无所偏执。
⑺淫:耽滞,迷乱。僻:邪恶,不正。
⑻聪:听觉灵敏。明:视觉清晰。
译文:
并生的脚趾和歧生的手指,这是天然而成的吗?不过是多余常人所得的东西。附悬于人体的赘瘤,是出自人自然生成的形体吗?不过是超出了天然而生的人体的东西。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并运用于社会,能类比人的身体中不可或缺的五脏吗?(不可以类比)而且还不是无所偏执的中正之道。所以,脚上双指并生的,是连缀而无用的肉而已;手上六指旁出的,只不过是竖起了一个无用的手指而已;各种并生的、旁出的、多余的、无用的东西,对于像人体重要的器官五脏所比喻的人天生的品行和欲念来说,好比是胡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像是想尽办法去滥用自己的听力和视力。
这样看来,庄子说得就再明白不过了。那些并生的、旁出的指头,还有那些身体上多余的赘疣,就好比是人类社会治理国家时,想尽各种办法推行的仁义。而这个“仁义”和身体天然生成的自然形体所喻指的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治理方法相比,也是多余的、无用的。这延续了庄子所提倡的“轻尧舜、绝仁义”的主张和理念。
原文:
是故骈与明者,乱五色⑼,淫文章⑽,青黄黼黻之煌煌⑾非乎?而离朱⑿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⒀,淫六律⒁,金石丝竹黄钟大吕⒂之声非乎?而师旷⒃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⒄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⒅乎?而曾史⒆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⒇,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21)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22)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23)也。
解释:
⑼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基本颜色。
⑽淫:惑乱。文章:文采,错综而又华美的花纹和色彩。
⑾黼黻[fǔfú]:古代礼服上绣制的花纹。煌煌:光彩眩目的样子。
⑿离朱:人名,亦作离娄,视力过人。
⒀五声:即五音,五个基本音阶,古代音乐中以宫、商、角、徵、羽称之。
⒁六律:古代用长短不同的竹管制作不同声调的定音器,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大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六律的名称是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⒂金、石、丝、竹:各种乐器无不用金、石、丝、竹为原料,这里借原料之名作器乐之声的代称。黄钟、大吕:古代音调的名称。
⒃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
⒄擢[zhuó]:拔,提举。塞:闭。“塞性”即闭塞正性。一说“塞”当为“搴”[qiān],也是拔取的意思。
⒅簧鼓:管乐和打击乐,这里用来泛指各种乐器发出的喧嚷。奉:信守,奉行。不及:赶不上,这里用指不可能做到。
⒆曾史:曾参和史䲡[qiū]。春秋时的贤人。曾参字子舆,为孔子的学生;史䲡字子鱼,卫灵公的大臣。
⒇累瓦结绳:比喻堆砌无用的词语。窜句:穿凿文句。
(21)敝:分外用力而疲惫不堪。跬[kuǐ]:半步;举足一次叫跬,左右两脚运行一次叫步。“跬誉”指短暂的声誉。
(22)杨墨:杨朱和墨翟,战国时代的著名哲学家。
(23)至正:至道正理。一说指至高无尚的道。
译文:
超出自然生成人体之外的“多余”的东西,对于视觉清晰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扰乱五色,惑乱文采,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而炫人耳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自然生成人体之外的“多余”的东西,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音、混淆六律,搅浑了各种不同乐器和黄钟、大吕的音调了吗?而师旷就是如此。超出自然生成人体之外的“多余”的东西,对于倡导“仁义”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矫擢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望,而使天下的人们争相鼓噪、信守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而曾参和史䲡就是这样。超出自然生成人体之外的“多余”的东西,对于善于言辞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堆砌辞藻、穿凿文句,将心思驰骋于“坚白”诡辩的是非之中,而艰难疲惫地罗列无数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多余”的,矫造的不正之法,绝不是天下的至理和正道。
这一段,庄子使用了排比的句式,从视觉、听觉、倡导仁义、善于言辞各个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酣畅淋漓地痛斥了“多余的”“无用的”却是“有害的”东西,对社会的极大危害。而这种危害不仅是扰乱五色、混淆五音、六律这样生活、艺术领域的问题,而是在整个社会中,迷惑人的心智,让人们失去自然、淳朴的本性,从而追逐名利、遵守遏制人性的礼法来戕害人心、摧残人性;而且,诱导人们泯灭真诚,消磨拙朴,将心思用于诡辩和华丽辞藻掩护下的对声望、名誉等邪妄人性的渴求,进而最终让人们迷失本真,失去本性,从而成为名利的奴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疑问:庄子对“骈拇枝指”“附赘悬疣”如此痛恨,怎么在《人间世》、《德充符》里,庄子对那些瘸腿、驼背、没有嘴唇,或是脖子上长着像盆一样大的肉瘤,或是弓背弯脊、身体畸形的“怪人”却赞赏有加、崇敬崇拜到了极致呢?他们身上多余的、畸形的东西并不少见,但为什么他们却没有被指责呢?
这是因为,《人间世》和《德充符》宣扬的是人的内在精神修养要高于外表,不管人的身形如何畸形,都不影响他们修养道德、锤炼精神,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庄子在此宣扬的是一种源自自然、发自淳朴的“忘形”“忘情”,是对至高德行的追求。而《骈拇》强调的人体上这些东西的“多余”“无用”,是为了比喻人类社会中的“多余”“无用”的东西即“仁义”,引出批判“仁义”这个中心而已。如“骈拇枝指”“附赘悬疣”似的的“仁义”,非正道、非大道,只是旁生枝节般“多余”和“无用”,既影响观瞻,更是滥用聪明的淫僻之行,是损害真诚、率真、质朴的自然之道的罪魁祸首。庄子一句话就概括了它们的实质:“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其实,生活中,我们思想上的“骈拇枝指”“附赘悬疣”还少吗?那些追逐名利的执念,那些出人头地的冀望,那些“成龙成风”的期盼,那些觊觎“高位”的处心积虑,那些攫取财富的不择手段,那些为达目的的“巧取豪夺”,那些提升工作业绩的“投机取巧”,那些情感剧场上的“弄虚作假”等等等等,都是“多余”而“无用”的,是背离大道的行为,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而庄子的理念对两千多年后的我们的启示还是应该好好体会的。
第一、对个人认知的启示:警惕感官异化与信息过载
庄子所言“乱五色,淫文章”映射到现代社会就是一种现代视觉陷阱。社交媒体、广告、短视频等通过算法推送高强度感官刺激,导致信息过载与审美疲劳。人人“刷屏成瘾”,连吃饭也不离手机,整日沉迷于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信息中,却丧失了对真实需求的洞察力,印证了庄子“不自见而见彼”的警示,忽视了内观和自省,盲目追逐外界标准。庄子提倡“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就是警示我们需回归“自见”“自省”能力,比如说通过独处、断网、阅读、走进大自然等等,培养对自我内在状态的觉察,避免被外部各种信息和评价体系裹挟。
第二、对社会价值观的批判:形式主义与道德表演
庄子认为“仁义”被异化为理性工具,成为人们博取功名的工具。而在现代社会,职场中KPI导向下的“奋斗人设”的光鲜亮丽、公益活动的“作秀化”和“表演”,竭尽全力将道德异化为粉饰自己的晋升工具,各类大小网红和公众人物对自己的各种“华丽”或“卑贱”的包装,以彰显“正义”之名实际行语言暴力,企业裹挟着虚假的公关宣传,隐藏着“祸心”的匿名举报,各类“专家”的粉墨登场等等,都是源于功利之下的形式主义和道德表演,其目的还是满足个人私利。庄子在提醒我们,个体践行道德应发自本心,出自自然,而非追求社会点赞和功劳目的。
第三、对技术文明的反思:工具理性与人性平衡
庄子认为过度依赖“聪明”,就如“骈拇”般多余而有害,师旷之聪、杨墨之辩,会偏离“道德之正”。如AI算法强化“信息茧房”,削弱多元思考;科技至上会削弱人文关怀的温度,生物技术追求感官增强,如AR和VR的酷炫,可能加剧人们对虚幻世界的沉迷,从而失去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所以,技术发展需尊重人性本然需求,比如摒弃“996”式的工作节奏,刻意缩短工时保障精神健康,工作之余的放松和释放,让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追随大自然的节律,避免“进步”“先进”的技术文明扭曲生命节奏,于喧嚣中守其性命之情。我们应该警惕技术、制度对人性的规训,一切技术、制度除了它本身对社会进步的守护作用,同时对人的本真和本性也有守护的责任,总之一句话:一切进步应以守护本真性为根基。
好,明天我们继续学习感悟《骈拇》的第二部分,明天见!